目前分類:公民與社會及一般文教 (9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院士負面笑話與「公民」教改問題 
【聯合報╱張茂桂/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7.09.12 02:55 am 
張茂桂/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綱委員(台北市)

中研院院士、教育部顧問室顧問朱敬一教授,日前在「名為」(實為「假設」)高中生「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的課堂上,將自己規劃為唯一授課者,當著約一五○位入學方兩周的十六歲高一學生面前,批評他們正在學習的高一「公民與社會」課程內容:「教材太差,不值得考,若硬要考,就中了『匪諜』的陰謀!」還說「社會科學沒有標準答案、不能考」云云,據說這是當天課堂上很多的玩笑話之一。

過去數年我陸續投入重新訂定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擬定的工作,近數日和不同的高中老師與校長等務實的第一線工作者談及朱教授上述批評內容此事,大多不以為然。這場景彷彿是在教育部蓋章支持的資優生「課外補習班」裡,任由班上的「明星補教」譏笑學校老師與其他在校同學的「一般」學習不值一顧。針對朱教授的輕慢高論,必須予以駁斥,並正社會視聽。

一、關於「社會科學不能有『標準』答案,『公民與社會』也必定不可『考』」的問題,持平的回答應是:「看問題怎麼設計評量,使其能鼓勵思考」。的確,社會科學的知識有隱藏價值引導性,容易引起爭議(其實這和其他許多學科一樣),表面看來似乎不應該有「標準」答案。但是,如果社會科學依然有典範傳統,有核心關懷,「通說」與慣用概念,公民權利也有既成的典章制度,如果說完全不能考評,那恐怕也只是一種偏見。

眼前問題在於如何建構可以搭配教學目標的適當評量方式,並不是問「可考或不可以考」的二選一問題。

二、高中「社會科學資優」班的設置,本屬實驗草創,有不少疑問待解,須要慎重檢討。例如資優標準定不出來,一改再改,資優標記對於學生心理、校園「一般」的學習風氣,是否產生不良影響,時有所聞。更重要的,「公民與社會」科現在雖然常被當成高中「社會科學」的主要學科,但「公民與社會」到底要走「公民養成」路線,還是走「純粹」「社會科學知識學習」路線,仍有定位不明的問題。

就我近來接觸過的教育界(國、高中與大學)數百位人士,以及相關的社會倡議團體的經驗,除了少數意見外,大多認為新的「公民與社會」科應該要包含社會科學知識,此為其必要基礎,不可或缺。但公民與社會課程,不能設定為等同大學社會科學概論精簡版或者預備科,如此將喪失培養未來成年公民,發展公民社會的諸多可能。

現行(九五)「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頒佈實施同時,取代多年來的「公民」、「現代社會」與「三民主義」三科。在此之前,高中「公民」普遍有教學不正常的問題,如被拿來配課,時數被縮減,教師背景欠缺專業化等等。各界對於建立新公民課程的關心,雖時可感受,但是卻很少有人瞭解,任何學科的轉型,其所涉及工程之龐大,問題廣泛複雜,其實就等於是一次具體而微的「教改」。

所有過去「教改」曾出現的問題,例如規劃協調不足,同時也都是「公民與社會」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面對這樣的一個「教改」難局,轉型陣痛不斷,的確須要有更多人集思廣益,願意捲起袖子投入。

希望身居政學要津又不乏機會可插手教改事業的學術菁英,必須記取自己過去的教改經驗,能知道教育的真正問題,以及擔負起改革者應有的責任倫理。

【2007/09/12 聯合報】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C4/教育新聞           2007/09/04 
朱敬一高中第1課 「課本是匪諜編的」
【陳至中/台北報導】
  當「院士級」的老師,碰上剛考上高中的學生,會產生什麼火花?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朱敬一為北一女等6所高中人文與社會資優班開授「社會科學概論」課程,昨天第一次上課就告訴大家:「現在的高中課本,一定是匪諜編的!」
  朱敬一今年首度在高中開課,每周一上3小時,總共16講的內容。台下聽講學生除了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山女高等台北明星學校,還有宜蘭3所高中特別包車前來。
  朱敬一認為,現行九五課綱規範下公民課程內容過於零散,為了「發包方便」,將社會科學切割成經濟、政治、法律等多塊,不利於學生連貫學習。「教材太差,不值得考,若硬要考,就中了匪諜的陰謀!」朱敬一開玩笑說。
  院士老師首堂課 不會畫重點
  朱敬一表示,高中是人生的轉捩點,特別是一年級還沒選組前,老師對學生影響非常大;到了大學,志向都已決定,就來不及了。「要我現在去考台大醫科,我一定會回罵一句『神經病』。」然而,現行課本無法提供足夠的刺激,因此朱敬一決定親上火線,直接面對高中學生。
  第1次上課,朱敬一便「恐嚇」學生:「高中開始沒有標準答案,不要叫我幫你畫重點!」藉以鼓勵學生自發學習,並抱持懷疑的精神,給剛考上高中的年輕學生來了一場震撼教育
  從昨天開始,這學期的每周一,朱敬一都會在台大給高中生開課,內容包羅萬象,從哲學、法律到網路、全球化一併俱全,每兩周還安排一次討論課,由博、碩生擔任助教,引領學生參與。
  宜蘭3校學生包車 每周來聽課
  蘭陽女高校長曹學仁表示,現在教學發展太過偏向理組,讓文組流失不少人才,因此各校近年來陸續開設「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希望能保住台灣文組的命脈。
  曹學仁說,集合6校資優班學生,在台大一起上課,可提前給予學術刺激,擴展學生的視野。因此,就算宜蘭離台北有一段距離,每周還是要特別包車,把一整班學生帶到台大,給「院士級」老師上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9.13 
校園小霸王橫行 人數逾8萬
林倖妃/台北報導

    髒話連篇、不爽就揍人,小霸王橫行校園!兒童福利聯盟調查校園霸凌現象,發現七%國中小學生每天或經常欺負、嘲笑同學,推估校園小霸王超過八萬人,其中三成會打人。老師動輒體罰或家長威權式管教,都助長孩子將「以暴制暴」正當化。

    孩子間相互欺凌的霸凌(Bully)現象在校園存在已久,兒福聯盟六月針對台北、台中、高雄花蓮等四地,國中一、二年級和國小四、五年級抽樣二一二○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一九一九份,發現校園小霸王數量驚人。

    調查指出,高達七%坦承每天或經常欺負、嘲笑甚至打同學,以全國同年級學童一二六萬人計算,有八萬多人是霸凌者,霸凌樣態包括語言羞辱或肢體暴力,更甚者還有開黃腔、阿魯巴、掀女生裙子的性霸凌,其中三一.一%為肢體霸凌,動輒以拳頭稱王。

    男孩為主 女生也不弱

    不論肢體霸凌或性霸凌都以男孩為主,但調查也發現,女生絕不是「弱者」,女生多使用手法細膩的關係霸凌,如刻意孤立或疏遠特定人,或罵人「不要臉」、「搶人男朋友」等語言霸凌。

    哪些孩子容易成為霸凌者?調查認為老師和家長絕對有關。會打人或修理人的霸凌者比一般孩子更易覺得學校安全、曾和同學打架,其中二成三是老師經常體罰的對象。顯見不論是老師或同學間的暴力行為,都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以暴制暴」。

    家庭關係方面,二成五常欺負別人的孩子提到經常因家人發脾氣而挨罵,此比例較一般小孩偏高,遭家人打罵和命令的機會也較高。可見小霸王多出採取威權式管教的家庭,當父母強迫孩子的表現要符合自己期待時,孩子也會複製強迫其他孩子。

    值得關注的是,霸凌的孩子的價值觀也很戲劇性,六成七贊成「有仇必報」、四成二認為教訓同學者是英雄,三成九說「要欺負別人,才不會被欺負」。三成五小霸王都說自己曾被欺負過,顯示每三個就有一個可能是「反擊型」,將曾受到的屈辱發洩到更弱勢者身上。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9.13 
網路霸凌 24%學童上網罵人
林倖妃/台北報導

    「某某是搶人男朋友的死三八、大爛人、賤人」。別懷疑,這些不雅詞句全出自國中小學生網路用詞。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現,由於網路具匿名特性,竟有高達二成四的學童都曾在網路上,使用辱罵甚至威脅恐嚇字眼,成為不折不扣的「網霸」。

    使用網路年齡不斷往下延伸,國外已注意到網路霸凌現象,根據英國調查,每十個學童中,就有一個曾遭網路霸凌。兒童福利聯盟在國內的調查則指出,曾使用網路散布謠言、辱罵或嘲笑他人的國中小學童竟高達二成四。

    除辱罵或造謠外,網路霸凌用的方法很多元,留言癱瘓對方部落格、到處造謠公布對方隱私,或以詛咒信件塞暴討厭的人的信箱,不一而足。還有人嗆聲「我知道你唸哪所學校,別在路上被我堵到」。

    兒盟昨天邀請三位曾遭網路霸凌的學童現身說法。經常玩線上遊戲的小宇說,他玩遊戲時自取代號,卻被人罵「王八蛋」。同樣玩線上遊戲的小剛因為玩得爐火純青、穩贏不輸,對手竟打出一長串「髒話」,讓他深覺受到傷害,心情不好受。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依程度區分,有一四%屬「網路小搗蛋」,在網路上搜尋他人資料用來取笑他,或刻意在班版上票選「班上最醜的人、最胖的人」等。其次是「網路小混混」約有七%,在網路上用假名取笑或威脅別人、罵髒話或擅自張貼別人照片或公佈秘密等,游走法律邊緣。

    王育敏說,最嚴重的是網路小霸王約三%,重複且多次在網路上作出傷害人舉動,且有犯罪之虞,如寄色情或恐怖的電子信件、盜用他人身分上網、罵人等。

    兒盟的調查也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弱者」卻可能在網路世界搖身一變成為「網路小霸王」。王育敏說,問到孩子進行網路霸凌動機時,二成六說看不順眼,二成一為「誰叫他平常欺負我」,一成五表示「網路能匿名」,顯示網路霸凌很有可能是反擊校園暴力的延伸,躲在網路中充當藏鏡人,對欺負自己的人還以顏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9.13 
雙胞胎打成鬼剃頭 狠師起訴
陳佳鑫、石文南/台北報導

    台北市南港區某國小一對雙胞胎兄弟疑因學習遲緩,長期在校內遭到陳姓女老師體罰,因懼怕上學壓力太大出現「鬼剃頭」,家長與陳姓女老師多次協調和解未果,提起傷害告訴。士林地檢署昨日依傷害罪、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起訴,並請求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本案也讓台北市教育局的「零體罰政策」破功,而陳姓老師案發後,則請假避風頭。

    據悉,雙胞胎的家長基於方便老師教導,曾協定絕對不會因課業問題體罰雙胞胎,但其他家長則肯定陳姓老師教學態度,甚至指體罰的籐條是王姓家長提供,但王姓家長否認。

    家長並指控,陳姓老師為讓五名學生趕上進度,還曾到他家幫五人課業輔導,卻當著他的面邊用鉛筆盒打學生,還邊罵學生「白痴」、「笨蛋」等語,指控陳女教學態度不佳。

    檢方調查,雙胞胎因早產,疑有發展遲緩情況,導致動作及反應較慢,長期遭陳姓老師體罰,其中一人因被體罰怕了還拒絕上學,並出現「鬼剃頭」現象。

    去年四月間,哥哥因打翻漱口水,遭陳女以藤條抽打右大腿及左上背,哥哥回家哇哇大哭,向家長反映此事,家長帶至醫院驗傷。

    八天後,弟弟因造句不流暢,陳女要他以「千里迢迢」一詞造句,他寫出「美國千里迢迢真是遠」一語,陳女認為不通順,出言罵他「白癡」等語,並拿籐條打其右手及大腿共計九下。

    當時,哥哥受不了,衝出教室打電話給父母,哭訴要父母來救他們,不然「弟弟要被打死了!」家長到場後帶兩兄弟去驗傷,欲對陳女提出傷害告訴。

    後來,雙方多次協調,因和解金等問題談不攏,仍走上司法控訴,陳女則在校務會議中坦承體罰,遭校方記一小過。

    該國小教務主任張敏華指出,這一年來,陳老師為配合全案的調查程序,以被告的方式都有出庭接受偵訊,心情受到不小的影響,但當初告她的學生早已轉走一年多了。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不想當原住民,到改名布拉…
2007/07/24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賴素鈴】


 

問:布拉刻畫原住民困境、雛妓的舞作《肉身彌撒》曾經感動許多人。不過,布拉面對原住民的身分認同問題,有過一番轉折?

 

拉:以前在山上(台東縣金峰鄉)時,沒想過這個問題;進高中後,覺得這個顏色好像不大對,口音也不對,開始對原住民的身分很敏感,開始很努力地不要當原住 民。

 

一直到我大四升大五要編舞,思考自己的創作來源,才開始去想我是誰、想自己的文化。所以,一九九五年,把名字從郭俊明改為布拉瑞揚。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敏 感……

 

芳:(低聲)我非常討厭他這樣。有一段時間,我拒絕談種族的問題,因為他的過度不認同和過度認同,都會帶給我很大的壓力。很多時候,在原住民身分討論裡, 我就變成「平地人代表」,他變成「原住民代表」(布:可是我不是這樣啊)。

 

他改名時我不在台灣,等我回來,大家都叫他布拉瑞揚,我完全不知道那是誰,心裡很不舒服(布:她拒絕叫我布拉)因為你都不跟我商量……

 

拉:因為我的親身經歷太沉重。原住民是次等國民。高中時,我講話,同學覺得好笑,叫我再講一次,我搞不清楚,就再講一次,大家哈哈笑,我完全在狀況外。

 

芳:但這種次等、不被認同的感覺,所有身在國外的人,都會經歷過。即使別人覺得你次等,如果你的實力是最優等的……

 

拉:沒有一個小孩會說他不要當原住民,可是當他碰到那些狀況,就會……。我後來回想,覺得自己浪費了七年(說不想當原住民)。後來我出了國,才知道種族問 題是全世界的問題。

 

芳:當時對我來說,布拉是好遙遠的距離(拉:她到現在只在眾人面前叫我布拉),根本是另外一個人,是製造出來的風雲人物,跟我一點都不貼切。我從大學起, 就叫他郭俊明。

 

問:為什麼布拉的舞作常常很憂鬱?

 

拉:打從我第一個作品《死亡花朵》,就是這樣。那時我才廿二歲,後來的《無言》、《百合》也都如此,大家覺得不像是那個年紀的作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芳:他以前很常哭耶,好像在演電影。

 

拉:我看個電影也(做哭狀)。

 

我近五、六年已經沒有這麼常哭。其實我會害怕自己的直覺和感官跑去哪裡?我覺得這是成長,我的改變是好的。我的靈感來自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素材了。

 

芳:也有可能這個直覺和感官的改變,是從年輕轉換到比較成熟的表現。

 

問:你們兩人都幾乎是曼菲老師帶出來的,對於「讓年輕人被看見」有什麼想法?

 

芳:在到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前,我舉行記者會,就是希望被邀請的每一位舞者都能讓人認識。國外的平台也非常重要,通常亞洲被邀請的只有一個,但我運 用自己的資源帶其他人過去,這樣被看見的就不只是我一個人,而是我們五個人都能被看見。

 

拉:拉芳La Fa,沒有「舞團」兩字。原因是我們和誰合作時,就變成拉芳plus誰,例如拉芳&李建常。

 

問:為什麼你們一定要成立自己舞團?

 

芳:我覺得這是我該做、非常想做的事,心裡有種「此時不做待何時」的感覺,也許以後再也不會有這種憧憬。

 

拉:我是因為她想做。芳宜有想法,又有執行能力。

 

芳:如果這個平台做起來了,其他的舞者就能上來,這也是我們的目標,希望發現更多優秀的表演者。雖然不知道結果,但我們在嘗試。不要空想,做了才算數!

 

【2007/07/24 聯合報】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4 %法政科系 採計公民與社會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大考中心昨天表示,儘管高中公民與社會只有高一高二必修,高三選修,但九八年指考仍會考高三課程,雖然會加重社會組學生負擔,但對社會組考生有利。

大學招聯會曾調查,有約44%大學校系想採計公民與社會科成績;進一步調查不同校系意願,發現只約1/3社會組科系打算採計;自然組科系更只約1成採計。

至於社會組各類學系當中,法政類科系採計意願最高,多達84%;其次是大傳類,33系有13系要採計。

儘管想採計公民的校系不多,但為爭取更多入學機會,絕大多數社會組考生將來可能都會報考公民,高三也會選修公民,形同「必選」科目。

但自然組學生,就要好好考慮了,因為到了高三,要準備學測、指考,課業壓力大,若加選每學期三學分的公民,只為了跨考社會組科系,反而吃力不討好;若不選修高三公民,照樣報考公民科,可能有1/3題目不會答,影響成績;若想跨考,選只採計國、英、數3科的商管科系最保險。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指出,指考都依課綱內容出題,目前9科都考高三選修課程,公民與社會也不例外,希望可引導教學,讓學生更願意認真上課。

至於公民與社會的題型、要不要考申論題,大考中心預計在9月出版的「考試說明」中詳細解說。

【2007-05-18/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中女生 可請產假    
鼓勵懷孕繼續讀書產假、育嬰假不列缺課最快下學期實施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不適用平時請假扣分規定 

教育部完成「高級中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草案,為了維護懷孕學生受教權,明訂經核准產假、育嬰假的學生,不適用平時請假扣分規定,鼓勵懷孕學生留在學校繼續完成學業。新的成績考查辦法最快96學年度從高一新生開始實施。 

學校、家長直呼太誇張 

消息一傳出,各界嘩然。兩性平等專家、婦運團體以「善待母體」「台灣有這個需要」,樂觀其成,但學校、老師、家長則多驚訝直呼「太誇張了」、「執行有困難」。甚至有學校說,此草案等於是在鼓勵學生懷孕,並說「這還有法律問題,因為與未滿16歲的少女發生關係涉及妨害性自主罪,就得吃官司」。 

台北市私立景文高中說,學生萬一不小心懷孕,通常監護人會幫孩子辦休學,就像顏清標的媳婦懷孕了也沒有留在學校。
教育部表示,依照現行規定,學生除非因為公假、病假或特殊事故經學校核准給假,缺課時數達到該科全學期教學總時數三分之一,該科就不給成績,以零分計算。 

產檢請假扣分?草案沒提 

另外,學生除公假外,如果缺課達全學期總日數二分之一,就要辦理休學,對懷孕要經常請假作產檢,或剛生產完的學生非常不利。草案通過後,經核准的產假或育嬰假,將不計算在缺課計算。至於產檢請假是否不列入請假扣分規定,草案中並未規定。
教育部中教司副司長黃坤龍表示,這項規定主要是維護懷孕女學生的受教權,把經過核准的產假、育嬰假,排除在學生的休學條件。 

【2007-05-09/聯合晚報/1版/要聞】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權教育 這些學校看得到
噓!量學生胸圍 不要嚷嚷
吳興小學貼心叮嚀護士 還改造男廁 以免被看光光竹南國中 接納重度肌肉萎縮的阿成 故事製成DVD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苗栗縣竹南國中一年級學生「阿成」,罹患重度肌肉萎縮。他原本應該在家自行教育,或到專門收容重度殘障的特教班。在被住家附近的國中拒絕後,竹南國中接納了他,還把他的故事製成DVD,教其他學生學習阿成的精神。

小學生常被視為「兒童」,隱私權也相對較不受到重視。台北市吳興小學,把人權教育聚焦在「隱私」上,不但讓負責清掃廁所的五年級學生,對學校廁所設施提建言,把男生廁所改成圓形門,讓男學生上廁所時不會被「看光光」,還讓全校學生共同訂定「廁所隱私宣言」。

苗栗縣竹南國中和台北市吳興國小尊重學生人權的作法,分別獲得教育部「發現校園人權小檔案」比賽的國中組優等、國小組特優獎。教育部希望這些學校得獎的例子,讓更多學校學習,營造重視人權保障的校園。

竹南國中訓育組長黃旭君說,該校沒有收容重度殘障的特教班,只有專收輕度殘障的資源班。因為60年的老校舍殘障設施並不完整,學校決定要讓「阿成」到該校上課時,其實「收得有點心虛」。

但是阿成非常希望能和一般健康孩子一樣到學校上學。在家長的請求和教育局的安排下,學校決定貫徹「零拒絕」理念。在「阿成」進入竹南國中後,該校又陸續有重度視障、重度聽障學生進入該校就讀。

黃旭君說,「阿成」原本被醫生判定只能活到六歲,但在家人的盡心照顧下,如今已經升上國一。因為重度肌肉萎縮,阿成每天中午還要回家休息及「拍痰」二、三十分鐘,上課時頸椎經常無力歪斜,需要他人扶正。即使身體如此不便,阿成在班上一直保持班級前三名。

最感人的是,阿成有一位姐姐已經大學畢業,原本她可以和一般學生一樣求職就業,但為了照顧身體不便的弟弟,她放棄工作機會應徵上縣政府特教助理,每天陪著弟弟阿成上學,照顧他在學校生活。

台北市吳興國小則是從小事建立學生人權觀念。學校把小學生上廁所的日常瑣事,當成人生大事來處理。不但男廁門的設計考慮學生隱私,就連學生身體檢查,學校也貼心的提醒醫生不要急,讓學生自己脫下褲子;護士幫學生量胸圍時,也不要在其他學生面前大聲說出學生胸圍或學生太胖等言語,免得學生感到不舒服。

今年校園人權小檔案,共有57校報名參加,書面審查選出24校進實地訪視,最後複審出1所特優、5所優等及8所佳作學校。教育部已經委託公共電視基金會,把特優及優等學校事例拍成紀錄片,作為其他學校推動人權教育的參考。

【2007-04-26/聯合晚報/4版/焦點】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大學將走進「有考必上」時代
中國時報  2007.04.22 
黃菁菁/東京

    日本少子化現象已逐漸將大學帶進「全入時代」,將來只要學生不挑學校,就能「有考必上」,日本的高中、大學和學生面臨全入時代的新變化,都開始努力探索未來的去向。

    文部科學省於○四年預測,○七年將進入大學「全入時代」。所謂的「全入時代」是指,總報考人數與總招生名額相當,簡單的說,就是升學率百分之百。不過,由於日本近兩年景氣稍有復甦,○七年的大學報考人數是四年來難得一見的成長,才放慢了邁進大學全入時代的腳步。

    日本從一九九○年代起,掀起一股創設新大學和新學系的熱潮,大學設立基準也隨後降低,使一些不受歡迎的短期大學紛紛改為四年制大學,大學的窄門頓時放寬許多,加上少子化的推波助瀾,開始出現學校搶學生的情形。

    名校窄門難擠 鄉下招無學生

    雖說大學窄門變寬,但是名校的窄門卻依舊窄。讀賣新聞報導指出,東京、京都、早稻田、慶應等被稱為「難關校」的名門大學佔日本所有大學的五%,但是報考的學生卻達到考生總數的四五%,可見大多的考生仍積極想擠進象徵未來保障的名校。

    相反的,知名度較低、位於偏離都市的外地大學則為招不到學生叫苦連天,○六年春季入學的招生,就有四○%的私立大學招不滿預定名額,還有山口縣的大學因而破產關門,害學生前途茫茫、求訴無門。

    靠學費維持營運的私立大學為了招生而出盡奇招。有些大學從去年起便密集召開招生說明會,為了吸引學生和家長到校園參觀,特別準備巴士接送往返東京,還有免費的午餐和贈品。

    明治和法政兩所敵對的大學,故意將學校的招生考試訂在同一天,讓學生不能再抱僥倖心態,今年更有石川縣的大學登廣告強調,不管學生住在哪裡,學校都可以派老師到當地面試!

    大學門檻變寬 新生程度更低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公、私立大學提供學生更多報考管道,除了「大學入試中心考試(統一考試再憑分數報考學校)」和「校方單獨招生考試」之外,還有「指定校推薦(由就讀高中準備成績單和推薦函,學生接受簡單的面試)、「自我推薦(繳交自我介紹文和小論文,外加面試)」等等報考方式。

    ○六年的國、公、私立大學的新生有卅五.六%是經由推薦入學,四成以上的考生沒有參加學科考試,光私立大學就有一半的新生都沒有參加學科考試。

    進大學的門檻變低,也使得許多大學為新生的程度低而苦惱,目前有兩成左右的大學還特別開輔導課程,讓大學新生重溫高中課程,好跟得上大一的進度。

    有些學校為了招生,還刪減部分必考的科目,此舉連帶影響到高中的教學方針。去年年底日本曾發生數百所高中未讓學生修完升學考試不考的「必修」學科問題,差點讓近十萬應屆考生畢不了業,這也是大學搶收學生的後遺症之一。

    夜間部漸失空間 進修偏重實用

    日本於一九七○年代盛行半工半讀,大學夜間部一時成為主流,但是現在有意願就讀夜間部的學生減少了,再加上日本的國立大學從○四年度起「法人化」之後,校方為了追求更有效率的經營,而將夜間部或大學夜間課程廢除,大學夜間部在全入時代也讓漸漸失去生存空間。

    像資深女星吉永小百合出身的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夜間部從今年起不再招生,立命館大學的產業社會學系夜間部今年也正式走進歷史。文科省分析,現在的社會人士大多選擇到研究所進修,在職進修也會偏重選擇實用的新網路科技等課程,以致於大學夜間部的需求日低。

    大學全入時代的大學文憑將不如過去有價值,但是日本大學生對考研究所似乎還不是那麼熱中,大多數人仍然選擇就業。學校則鼓勵學生利用在學期間去考教師、公務員、看護等執照,以加強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

    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指出,一九九九年大學畢業生進研究所的比率為一○.一%,就業的比率為六○.一%,到了二○○五年進研究所的為十二%,就業者佔五九.七%,六年來選擇進研究所者只有小幅增加的傾向。

    不過,日本內閣府經濟財政諮詢會議於○五年六月提出的「日本廿一世紀展望」中預測,到了二○三○年,日本大學畢業生進研究所的比率可能會是現在的四倍,到時將如何因應又將是個難題。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貴姓?原住民很難回答
2007/03/12

【聯合報/羅嘉薇】

左圖:每個原住民的傳統名字,都承載著族人的歷史、情感和記憶。右圖:邦乍(阿美)族的巴奈. 阿利可回復原名,高興地秀出自己新的身分證。

台灣原住民各族的命名文化和制度十分複雜,依照日本人類學家的說法:「姓名在高山族各種族都不存在,那些等於所謂姓名的,是個人、家族、以及氏族名稱的個 別添用或併用而構成。」因此,漢民族第一次見面習慣問的「貴姓?」對原住民而言很難回答。

 

當年蘭嶼反核運動領導人「夏曼‧藍波安」,常常被媒體自動縮寫成「夏曼先生」。其實,按達悟族親從子名的名制,夏曼是指「爸爸」,若要翻譯,應該譯成「藍 波安爸爸」才對。

 

姓的概念,在許多原住民族並不存在。與原住民朋友初識,與其「請問貴姓」,不如「怎麼稱呼?」

 

命名規則又可能因個人、部落、翻譯或通婚等因素而創新。如家名在前或在後,從父、從母或父母並列,加氏族或不加,加出生地或不加,名字之間有無以「點」間 隔,可能都有差異。

 

目前原民復名方式有三種:「傳統名字漢字登記」、「傳統名字漢字登記並列傳統名字的羅馬拼音」、「漢人姓名並列傳統名字的羅馬拼音」。名字使用羅馬拼音登 記,是過去原運人士在回復傳統姓名運動中的最終目標。


【2007/03/12 聯合報】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T課程 年底全面上網開放
中國時報  2007.03.11 
尹德瀚/綜合十日外電報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昨天宣布,該校總共約一千八百門課程將在今年底透過網路全部對外開放,任何人有興趣,都可以上網免費學習。

    麻省理工學院位在麻州劍橋市,是全美頂尖學府之一,該校從二○○三年開始推出這項「公開課程計畫」,迄今已在網上提供一千五百五十種課程。此計畫負責人馬古莉絲女士說,「我們推出這項計畫,係因MIT相信推動全球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透過網路」。

    世界各地學生受益

    馬古莉絲說,上個月MIT的公開課程網站,連同其他語言版本的網站,點閱率達一百五十萬人次,其中有六○%來自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包括伊拉克、蘇丹和南極洲,他們最中意的課程包括電腦科學、物理和數學。

    透過MIT公開課程自修的人不能因此獲得該校學位,也無法獲得教授的指導,或是和學生交流切磋,此外,對於一些需要大量實際操練的課程,MIT的正規學生也比網路自學者更佔優勢。但馬古莉絲說,即使該校學生也會利用這種公開課程。

    課程最多最全面

    除MIT外,美國若干大學也開始提供網路公開課程,例如加州著名的史丹福大學在去年提供此項服務,賓州Bryn Mawr學院不久也將跟進,但MIT提供的公開課程種類最多,內容也最全面。以「野生動植物醫學」這門課程為例,MIT在網上提供的課程內容堪稱「全球最深入」。

    除了課程內容,MIT還在網上展示其獨特的教學方法。目前很多學校依然依循「先由老師教授理論,再由學生進行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麻省理工學院則採用「練習,理論,再練習」的教學模式。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婚懷孕,妳不必暗夜哭泣
女權會編印新書 將‘未婚懷孕’正名為‘非預期懷孕’分送國高中參考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急救篇:提供人工中止懷孕、出養、單親、結婚等資訊,讓當事人作適合自己的決定。
預防篇:教導如何避免非預期懷孕及避孕迷思,並提供生育保健親善門診的詳細資訊。
資源篇:彙整了兩性關係、未婚懷孕諮詢專線、人工中止懷孕藥物及手術、待產安置、收出養及寄養機構,以及單親媽媽經濟扶助等各項資訊。
懷孕少女哭哭啼啼找密醫、吃了RU486中止懷孕隔天還臉色蒼白到校上課、男友不用保險套一再以流產傷害身心…。為了減少未婚懷孕不幸,台北市女權會編印「未婚懷孕怎麼辦?」新書,將分送給全國1000多所國高中參考。
女權會表示,這本新書是由教育工作者、學生團體、相關專業工作者共同編寫,並請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謝卿宏及律師吳宜臻、沈建宏、李兆環提供醫療法律意見。
新書分為觀念、急救、詳細說明、預防、資源五篇,將「未婚懷孕」正名為「非預期懷孕」,強調不該因為懷孕發生於非婚姻關係,就被污名化,回歸事實檢討沒有避孕或避孕失敗的原因。
急救篇提供人工中止懷孕、出養、單親、結婚等資訊,詳細說明篇則從法律、心理準備、手術、藥物、福利等層面提供資訊讓當事人作適合自己的決定。
預防篇則是教導如何避免非預期懷孕及避孕迷思,並提供生育保健親善門診的詳細資訊。資源篇彙整了兩性關係、未婚懷孕諮詢專線、人工中止懷孕藥物及手術、待產安置、個案管理機構、收出養及寄養機構,以及單親母子公寓、單親媽媽經濟扶助等各項資訊。
女權會表示,根據教育部去年公布的學生懷孕事件輔導與處理要點」,學校不但不能要求懷孕學生休退學,還要主動協助懷孕學生就學。未婚少女如果無法扶養生下的寶寶,可以先在未婚媽媽之家生產,再透過機構出養到國內外家庭。
女權會希望,各界能贊助這本新書,讓全國的國、高中,每個年級、輔導室至少有一本,在師生之間形成討論。認購捐款帳號:「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戶名:「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帳號:「20041000004870」。
【2006-08-27/聯合晚報/5版/焦點話題】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一新生?看這裡》 法律系 丹諾自傳、君子一生 首選
面對新科技 法律可能不足以規範 需要行政、管理、倫理、道德等多面向處理 
 
【本報記者孫蓉華】
法律學系對新鮮人來說,不是容易入門的學問,不過,學者建議新鮮人,法律的專業科目之外,可以多讀一些與法律人相關的故事、與人文學養有關的書籍,才會讓法律學習生活化,更貼近民眾。

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潘維大表示,法律人要了解法律條文,更需要對社會、人情世事關懷,因為有些社會規範是抽象的,法律雖是具體規範的工具,但如果不了解社會觀點,就無法用法律解決社會問題。法律人要有責任與使命感,除了人文關懷與涉獵相關書籍外,每天要看報紙,且至少要看兩份,加上一份經濟性的報紙,各種雜誌也要多看,每個月要看一下報紙的分類廣告,了解人才供需現況,也才能掌握各行各業的脈動,這樣的訓練變成習慣後,對自己未來很有幫助。

潘維大建議的第一本書是李模的「君子一生」,他說,李模是法學界令人敬重的前輩,看他自傳式的書,有助於啟發年輕人學習如何成為優秀的法律人。另一本「白色巨塔」是有關醫界的黑暗與鬥爭等,其實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醫界,其他行業也有類似的情形。

「生物科技大未來」看似與法律無關,潘維大說,現在基因科技世界,生物科技進步迅速,未來是什麼樣的世界、新科技的發展等,都值得深思,面對新科技,法律可能都不足以規範,需要有行政、管理、倫理、道德等,加入法律面來處理。

李念祖的「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是基本的法律書。「20世紀美國法律史」,是美國法律制度的演進,潘維大表示,這對法律新鮮人來說,可以了解美國觀念演變與法律的發展。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羅昌發建議的第一本書「丹諾自傳」,主要是描述丹諾這位美國著名律師的心路歷程,也可以看到早年美國法律如何建立,書中不僅有丹諾處理法律案件的過程,還有他的思考模式等,都有助於法律新鮮人的對法律這一行有更深層的考量。

羅昌發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推薦的書單中就有兩本與哈佛大學有關。「哈佛新鮮人─我在法學院的故事」,是史考特.托羅在哈佛法學院讀書時的經驗,例如在都是來自頂尖學生的壓力下,如何讀書,書中同時對法學院也有一些批判,讀此書不只可以看到哈佛學生的生活,更可以訓練法律人要有獨立思考能力。

「哈佛經驗: 如何讀大學─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羅昌發說,這本書主要是談如何運用學校資源,去學習得更多,也教人如何充分運用各項資源。

羅昌發指出,「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是由經濟角度看法律、由經濟法律來分析事務,可以了解法律能夠從很多面向來制定、運作,激發學生由不同視野來看法律條文。日本人加藤諦三的「你在大學學些什麼」,適合所有大學生閱讀,了解大學不只是讀書,更是人生的學習與歷練。(系列15)

 

給法律學系新生的建議書單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丹諾自傳 克萊倫斯.丹諾 商周

哈佛新鮮人-我在法學院的故事 史考特.托羅 先覺

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 大衛.傅利曼 先覺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 理查.萊特 立緒

你在大學學些什麼 加藤諦三 明日世紀

君子一生 李模 天下文化

白色巨塔 山崎豐子 商周

生物科技大未來 理查.奧利佛 麥格羅希爾

憲法理與基本人權概論 李念祖 三民

20世紀美國法律史 勞倫斯.傅利曼 商周


資料來源/羅昌發、潘維大

製表/孫寶華

繪表/韓光耀


【2005-09-27/聯合報/C7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懷孕 學校要設哺乳室?
教部要求不得明、暗示休退學 並應改善硬體 學校頭痛 怕誤導未成年學子 懷孕上學是正常現象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7月底訂定「學生懷孕事件輔導與處理要點」,台北市不少學校都表示已收到公文,最令學校頭痛的是,不知如何宣導這項服務,深怕會誤導未成年的學生,以為懷孕來上課是正常現象。
多數學校表示,由於國情不同,很少有學生未婚懷孕挺著大肚子到學校上課的情形。
一位私立女中的學務主任則對教育部這項要點「不以為然」,她表示,勸懷孕學生休學沒有什麼不好,因為懷孕的高中生還來上課,安全上也有問題,而且會影響其他學生,讓學校很難教導其他學生,但該校至今沒碰過這樣的問題,對這項政策「看著辦」,碰到再說。
教育局指出,前1、2年曾接獲家長投訴,懷孕的女兒想去學校上課,卻被教官勸退,受教權被剝奪,以往並未要求學校通報學生懷孕情形,因此沒有學生懷孕人數統計。
教育部這項要點最主要精神是要求學校不能以學生懷孕或育有子女為由,做出不當處理,或以明示、暗示的方式,要求學生休學、轉學、退學或請長假,剝奪受教權,學校並應配合學生改善硬體,如增設哺乳室及增設特別的課桌椅等。
教育部要求學校要成立單一窗口來處理學生懷孕,且每學年都要通報,並要教育局撥專款協助學校預防及處理學生懷孕事件。教育局表示,經費有限,不太可能撥專款來處理學生懷孕事件,原本宣導兩性平等已有經費,即可用來宣導預防及處理學生懷孕。
信義國中校長戴麗緞指出,國中生懷孕仍到校上學的情形很少,教育部要學校接納,不能拒絕學生來上課,學校可以配合,至於硬體設施,有的學校會設哺乳室,沒有設置者可以保健中心取代,都不是太困難的問題。
戴麗緞認為,最困難的是要如何宣導,如果公開告訴學生即使懷孕也可到校上課,怕被學生誤解為這是正常現象,與輔導室商量後,決定不在公開場合告訴學生,會利用兩性輔導或健康教育課,講解兩性關係及預防懷孕宣導時,再順道提到如果懷孕時,可向學校求助等相關訊息。
【2005-08-30/聯合報/C2版/北市要聞】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