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A6/焦點新聞           2007/10/30
公民課不是教育配角

【韓國棟/特稿】
  什麼是國民所得?什麼是通貨膨脹?失業率是怎麼計算的?歐盟是怎樣的組織?經濟和永續發展的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能力。可惜長期以來,大學指考未將公民納入考科,公民課淪為「配課」,學生、老師都不重視,公民的素質如何提升?
  有好的教材,還要有好的師資,更重要的是,必須有引導學生學習的動力。台灣的高中教育,實在說,是考試引導教學,學測和大考不考的學科,就不受重視。
  九十五學年開始逐年實施的新高中課程綱要(九五課綱),將過去的「三民主義」、「公民與道德」及「社會科學概論」整合為「公民與社會」,而且內容鎖定社會、心理、教育、法律、政治、經濟,皆是現代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能力。
  現在已實施到第三冊(高二上學期),課程內容是政治學,公民投票、單一選區兩票制、統獨、兩岸關係等當前台灣社會的熱門話題,都編入教材。
  重視公民教育,絕對有助於台灣公民的素質。很多大學教授都發現這個重點,所以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張茂桂願意挪出部分研究學術的時間,擔任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審定委員會的召集人。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以及其他學有專攻的學者願意投入編書的工作,熊秉元還想盡辦法,要將課文內容編得活潑有趣,CoCo漫畫都變成教材了,無非就是吸引學生認真學好這門課。
  公民的基本素養不足,很容易被政治人物牽著鼻子走。民主社會發展的良窳,和人民的素質極有關係,公民教育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