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7.10.28 
記者索閱處處碰壁 政府資訊公開 玩假的?
江慧真/調查採訪

     朝野各推入聯、返聯公投,但中華民國當初退出聯合國過程仍有諸多謎團。為了滿足人民知的權利,本報記者三個月前即循《政府資訊公開法》流程按圖索驥,努力還原迄今已超過三十年的部分史實;未料過程處處碰到瓶頸而難以突破,顯示政府資訊公開法徒具形式而未落實。

     八月三日,記者來到外交部檔案資訊處,申請調閱與退出聯合國相關的外交文件。檔資處表示,有關一九七○至八○年代的外交文件,必須到中研院查閱。記者改赴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閱覽室邱小姐解說,「民眾申請查閱政府檔案,必須先行確認是否真有該檔案,找到後,中研院再行審查兩周。」

     中研院電腦列檔籠統 查閱難

     八月七日,記者進入中研院電腦庫,龐大的四萬多項檔卷只以時間列檔,種類則以外交部各一級主管單位(司或處)來區分。令人產生兩大質疑:首先,既是對外開放給民眾,一般人如何理解文件應該隸屬外交部的哪個單位?例如「檔資處」和「條法司」的差別在哪裡?

     其次,資料庫中沒有查詢途徑,記者無論輸入「聯合國、美國、周書楷、莫菲、錢復、卜朗、雙重承認、排匪納我」等關鍵字,全得到○個檔案。最後,只好採取土法煉鋼,把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二年三年內,有關北美司、國組司、條法司的文件通通調出來。

     離開前,邱小姐善意提醒,機密文件設解密(三十年)門檻:一九七八年之後機密文件不得查詢;一九七八年之前的文件,也可能因文件狀況不對外公開。

     八月二十一日,中研院審核通過記者申請案,記者第三度來到閱覽室,卻得到一大壞消息:關鍵性的北美司檔案因進行「數位化」工程,七月分已公告關閉,半年後才可開放調閱。

     美台密談雙重代表 因美解密

     記者只好從國際組織司的龐大檔案:「駐聯合國代表團電文(卷A檔案次號:88036)、聯大第廿六屆常會代表團電文(卷B檔案次號:88034、卷C檔次88035)、外交部內會商因應代表權(卷D檔案次號90086)」中,一一翻閱當時駐歐美日、剛果、達荷美、蓋亞那、澳洲等使館機密電文,試圖找出蛛絲馬跡。

     泛黃破損的公文紙、湛藍的鋼板蠟紙字,六○年代我身為常任理事國的風光景象,彷彿躍然紙上。無奈,手抄稿娟秀的字裡行間,幾乎全是外交庶務的電文報告。中共強力排擠我席次,各大使館均勤勞回報駐在國給予的建議,但這些檔案均非機密。

     其中,較為特別的是,一九七一年三月九日美派代表卜朗來台,與外交部次長楊西崑、錢復在台北賓館密談「雙重代表案」的紀錄,厚厚一大疊總共重複抄寫了約五個版本。該文件之所以解密,應和兩年前美已先行公布尼克森相關檔案有關。

     而這份被扁政府視為「蔣介石重大疏失」的史料,也在十月底外交部舉辦的「退出聯合國史料展」,陳列在國家圖書館的玻璃櫃中。

     放眼四周查詢人士,多屬研究單位和學生,其中外籍人士比例相當高,或許正值暑假,與本國人士幾乎各占一半。外國人中又以日本大學生、研究生最多,其次香港和中國人士,也有美國和韓國人。

     記者多次地毯式查閱,當年許多重大事件卻毫無蹤跡。如一九七一年夏秋,美國陸續派遣特使來台密會蔣介石談聯合國,當時駐華大使馬康衛、退休資深大使莫菲等人與蔣密會內容究竟為何?再如一九八二年,蔣經國會AIT處長李潔明談的「六大保證」又是什麼?

     退聯檔案解密 得再等廿四年

     為彌補中研院檔案數位化,造成無法全面查閱外交文件的遺珠之憾,八月二十八日,記者以此詢問外交部,希望能夠尋求突破。但外交部卻無奈表示,上述檔案仍列「絕對機密」等級,部分檔案雖超過保密三十年限制,但依檔案法可延長一次,「民眾想要得知當年(退出聯合國)外交機密,恐怕還要等到二○三一年之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