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公民與社會及一般文教 (9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指考加考公民與社會全選擇題 時事比例高
 
 
【記者陳智華、薛荷玉】
明年大學學測和指考首度依九五暫綱命題,大考中心昨公布參考試卷,新加入的考指考科公民與社會,全部都是選擇題,單選約占80%,多選題約20%,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等時事題不少。

歷史方面,新的高三歷史專題約占18分,題型為資料閱讀的題組,只有選擇和簡答,沒有申論題;單獨成冊的台灣史,分量占1/6,指考占分約1/6,學測應有5、6題,參考試卷只有4題,較往年少。

國文部分,國文科參考試題沒跟著課綱走,文言文比率比以前高,指考選擇題的文言文比率高達80%,且論語一樣入題。

英文方面,參考試卷要求的閱讀分量、比重明顯加重;學測英文的翻譯題還出現新題型,從整句的「中翻英」,改為只翻「子句」。

大考中心去年起除上網公告學測和指考測驗說明,6月也公布研究試卷,昨天再公布參考試卷,讓考生清楚解出題方向,以及各科的題型、題數等,內容可上網查詢http://www.ceec.edu.tw/。大考中心說,學測社會考科參考試卷不再區分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也就是所有試題考生都需作答。新增的公民與社會,和歷史、地理併成學測的社會科,有單選和題組兩類。指考單獨成科的公民與社會,全部都是選擇題,包括單選題與多選題,參考試卷單選有44題,多選有6題。

【2008-10-01/Upaper/5版/焦點】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言文比重增多 不符九五課綱原則

自由 20081001〔記者陳宣瑜、胡清暉、劉力仁/台北報導〕大考中心公布明年大學學測、指考各科參考試卷,老師分析,國文文言文的比重沒減少,指考反而比例更重,和九五課綱降低文言文比例反其道而行,閱讀測驗越來越重視「資料判讀」,英文則差異不大,和往年差不多。

補教老師陳湘說,樣卷文言文的比重比今年還多,可見大考中心並未按照九五課綱降低文言文比例目標進行,反而反其道而行。

成功高中國文老師范曉雯表示,按照大考中心公布的題型看來,學測文言文和白話文各半,且沒有選修課程,考題簡單,學生只要具備基本閱讀能力,應該不會太離譜。

不過指考就沒有那麼容易,范曉雯說,選擇題五十五分,文言文就佔了四十多分,白話文只有十分,文言文比例大,指考難度增加,與學測區隔的用意明顯。

國文科非選擇題包括「資料判讀」、「應用寫作」、「續寫」,補教作文老師柳吟分析,「應用寫作」內容是給社區住戶的公開信,出題範圍跨出學校,希望讓學生擴大視野,培養學生公眾溝通能力。至於在「資料判讀」、「續寫」,柳吟強調,「資料判讀」已是學校、補習班必讀題型,「續寫」則必須掌握原文結構及筆法、詞彙運用。

指考方面,「非選擇題」包括「簡答」、「作文」,柳吟指出,「簡答」已連考幾年,考生務必詳閱課本後的文章賞析,再仔細思考。「作文」題目「捨與得」,她建議以自身生活經驗切入,再進行議論,平日多閱讀各作家的「散文精選」,多加練習。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考題型公布 公民八成單選 國文 沒跟課綱走

明年大學學測和指考首度依高中九五暫綱命題,大考中心昨天公布參考試卷,新加入的指考考科公民與社會,全部都是選擇題,單選約占八成,多選題約兩成,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等時事題不少。

歷史方面,新的高三歷史專題約占十八分,題型為資料閱讀的題組,僅選擇和簡答,並沒有申論題;單獨成冊的台灣史,分量占六分之一,指考占分約六分之一,但學測應有五、六題,參考試卷只有四題,較往年少。

國文部分,外界預測文言文比率應會降低,且論語等文化教材不再入題,但昨天國文科參考試題卻沒跟著課綱走,文言文比率比以前還高,指考選擇題的文言文比率甚至高達八成,且論語一樣入題。

英文方面,參考試卷要求的閱讀分量、比重明顯加重;高中老師擔憂,因鄉下孩子學英文比較晚,閱讀速度慢,未來與都會區學生的差距可能更大,英文成績M型化問題也會更嚴重。學測英文的翻譯題還出現新題型,從整句的「中翻英」,改為只翻「子句」。

大考中心去年起除上網公告學測和指考測驗說明,六月也公布研究試卷,昨天再公布參考試卷,讓考生清楚了解出題方向,以及各科的題型、題數等,內容可上網查詢ttp://www.ceec.edu.tw/。

大考中心說,學測社會考科參考試卷不再區分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也就是所有試題考生都需作答。新增的公民與社會,和歷史、地理併成學測的社會科,有單選和題組兩類。

昨天公民與社會題目出現統獨民調、「一個中國原則」等政治議題,人工生殖法、油價政策等時事也入題,還包括從電影「舞動人生」,考性別社會。

(本報「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每周一刊出。相關新聞見C3)

 

【2008-10-01/聯合報/A8版/綜合】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年大考公民與社會研究試題》  
 
【本報訊】
23.降低存款準備率將使該國貨幣供給量增加。下列何者可用以說明此效果之形成?

(A)降低存款準備率將使利率水準下降,廠商投資因之而增加,因此該國貨幣供給量增加

(B)降低存款準備率將促使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買進公債,因此該國貨幣供給量增加

(C)降低存款準備率將使該國重貼現率下降,商業銀行進行重貼現的代價減少,因此該國貨幣供給量增加

(D)降低存款準備率將使商業銀行可放款的金額增加,一般大眾持有的通貨淨額或存款貨幣將增加,因此該國貨幣供給量增加答案:(D)


【2008-09-29/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貨幣經濟》》 新聞中的公民 從雷曼兄弟風暴 看貨幣政策
各國央行活絡經濟 包括降低存款準備率、重貼現率、增加市場的貨幣量等 都可能入題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從次級房貸風暴到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各國中央銀行緊急應變,採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存款準備率、重貼現率,增加市場的貨幣量以活絡經濟,相關名詞定義及連動關係,大考公民與社會都可能入題。

北一女老師朱淑卿指出,高二下學期的的公民與社會上經濟學,總體經濟、國際貿易與金融是一大重點,尤其政府在總體經濟扮演的角色,不能不知,以次級房貸、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金融風暴為例,政府扮演的角色,就是透過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來影響整體經濟。

在提到貨幣政策前,要先認識幾個常見的總體經濟指標,朱淑卿舉例,GDP是「國內生產毛額」,指國境內所有人的生產毛額,即使把營利匯回母國的外國人也算;GNP則是「國民生產毛額」,指本國人不分境內外的生產毛額,以國籍來分,即使大陸台商的生產所得,也計入GNP。

另一個指標「通貨膨脹率」,則是指物價「持續上漲」的程度,朱淑卿指出,通貨膨脹高漲時,有一派學者認為,是因過多貨幣追求有限物資,才會導致物價上漲,應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膨,但不見得有效。

緊縮的貨幣政策,通常指提高存款準備率及重貼現率,配合央行發行公債讓銀行購買,減少市場上的資金。

所謂「存款準備率」,簡單來講,就是各銀行收到的存款,要提存一部分金額到中央銀行的比率,提高存款準備率,等於銀行存到央行的錢變多,自己可用的資金因此變少;反之,降低存款準備率,銀行繳給央行的錢變少,可用的資金變多。

「重貼現率」則是指商業銀行持票據向央行預借現金的利率。重貼現率提高,銀行向央行預借現金的利率提高,會影響借錢意願,市場資金連帶減少。

朱淑卿指出,遇到金融危機、消費不振時,為了活絡經濟,則要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重貼現率及存款準備率,讓銀行可用的資金變多,以刺激投資及消費,這就是為何在這波國際金融風暴時,央行總裁彭淮南突然降低存款準備率5碼,因為央行可藉此釋出2000億現金到金融市場。

至於雷曼兄弟破產,他們發行的連動債可能變「壁紙」,讓投資人血本無歸,朱淑卿說,所謂「連動債」,指公司發行的債券,藉此募集資金轉投資,去操作基金、股票、外幣等,因牽涉到不同投資工具,會有「連動」效果。

「次級房貸」則是指償債能力較低,或銀行信用較不好的人,他們想購屋,一般銀行不願貸款,但有些公司願意以較高利率提供貸款,風險也比較大,一旦房子太多、房價下跌,遇到經濟不景氣,還不起次級房貸,很多房子被拍賣也還不清貸款,造成次貸公司倒閉,才會形成金融風暴。

【2008-09-29/聯合報/C3版/教育】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貨幣經濟》》

名詞解釋
 
【本報訊】
1.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中買賣政府所發行的長、短期證券。

2.重貼現率:要了解重貼現率之前,必須先了解貼現率。貼現率:一般民眾持票據向商業銀行預借現金的利率。重貼現率:商業銀行持票據向中央銀行預借現金的利率。

3.存款準備率:各銀行依中央銀行之規定,將各式存款總額提存部分金額到中央銀行之比率。

【2008-09-29/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國文時數和文言文比率
教改團體:九八課綱應暫緩 非只微調
搶救國文聯盟認為教部做得還不夠 高中校長抱怨 指自然科時數更不足 而論孟列必修且排高三 莫非指考要考?

教育部順應搶救國文聯盟等團體要求,擬於九八課綱增加國文時數和文言文比率,但搶救國文聯盟認為「還不夠」;高中校長則抱怨,自然科時數不足的問題才嚴重;教改團體等呼籲應該減少必修科,九八課綱不能只微調而要暫緩。

搶救國文聯盟執行秘書、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素真指出,教育部有回應是好事,「好的開始,但還不夠」。她表示,聯盟認為文言文比率至少要百分之五十五,雖然高三加了課,各校高一、高二仍需各憑本事。

台北市麗山高中校長陳偉泓和大直高中校長楊世瑞都表示,目前不少高中在高三都將論孟列為選修,且文言文加百分之五,差別不大,政策宣示意義較大,陳偉泓還說,論孟列為必修,且要在高三上課,是否意味指考要考?

楊世瑞認為,目前九八課綱時數不夠、科目卻太多的問題仍無解,尤其高二自然科時數非常不足,必修四學分,選修只三個;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也認為,比起國文,自然科的時數更不足,很需要重視。

吳忠泰表示,修課綱就是在「搶時數」,教育部要從整體考量,文言文比率不是那麼重要,選什麼文章,和老師怎麼教古文才重要。

全國家長聯盟團體副理事長林文虎認為,這驗證「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不只國文,物理、數學等時數也不夠,政府不能只增加國文時數,否則各科都要求加,孩子難道要上到三更半夜?

陳偉泓強調,國外高中必修科目只有六到八個,台灣從九五課綱以來,就有十五到十七個必修,學生負擔很大,尤其違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應降到十個以下。

教改總體檢論壇代表之一、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指出,九八課綱不能只是「微調」,必須對總綱與許多科目如國文、歷史、物理、化學等科目做根本且具體修正。

她說,爭議大的科目,更應透過討論與辯證,平息爭議尋求共識,周祝瑛呼籲,為搶救高中教育,九八課綱應暫緩實施,從長計議。

國二生:多些古文 很好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高中九八新課綱可能帶來的改變,現在國二學生最可能遇到,高雄道明中學國二生王博堯酷酷地說,「多上一些文言文很好啊,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學氣息。」

台北市介壽國中二年級的李其芬也說,本來就很喜歡國文課,現在古文上得太少,自己有空還會讀論語,就算高三時要增加論語、孟子,負擔也不會太大。

王博堯說,現在老師都很重視文言文教學,上古文時除了解釋生字、生詞外,也會教大家欣賞,上高中時若增古文,不會覺得很難。

 

【2008-09-27/聯合報/A8版/生活】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經濟學》》 新聞中的公民 毒奶粉 隱藏「資訊不對稱」
供需曲線、海協會及海基會的運作…牽涉經濟、社會、法律及兩岸關係等問題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大陸毒奶粉事件震驚兩岸,背後隱藏著經濟、社會、法律及兩岸關係等問題,大考公民與社會最可能考民眾購買毒奶粉的「資訊不對稱」、供需曲線及海協會、海基會的兩岸關係運作模式。

北一女公民老師朱淑卿指出,毒奶粉事件可充分說明「資訊不對稱」這個經濟學的概念,指交易雙方,一方擁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資訊,形成不對稱情況,消費者對產品製造過程的資訊往往比較少而吃虧。

消費者買奶粉,絕不是為了使自己吃下有毒物質,但無從得知購買的奶粉是否符合衛生安全標準,買賣雙方因此有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有賴政府為人民健康把關。

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則提醒考生,一定要會解讀經濟學的供需曲線及與價格、數量的關係,這部分甚至連國中基測都會考。

她指出,消費者受到商品價格的影響,願意且能夠購買的數量產生變化,例如價格愈高,購買量愈少,會產生需求線上「點」的移動;但受類似毒奶粉這種價格以外的因素影響,就會造成需求線的整條移動,需求增加,整條線向右移;需求減少向左移。

廖翠雰還指出,高二上政治學、高三上全球化時,會教到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也可解釋為何許多跨國奶製品都在中國境內生產。

該理論將全世界國家分為核心、半邊陲、邊陲三類,構成一個不平等的勞動分工體系,核心國家通常是跨國公司的母國,以低廉價格向半邊陲、邊陲國家購買廉價的勞動力與原料,藉以賺取大量利潤,更加強化社會階層化。

面對毒奶粉風暴,以母乳撫育下一代,又成為新潮流,背後有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支稱,廖翠雰分析,心理學家安斯渥,依據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分成3種親密關係的依附形態:安全型、逃避型、衝突矛盾型依附,餵食母乳有助於親密關係中安全型依附的發展。

廖翠雰說,毒奶粉事件也和法律學的「信賴保護原則」有關,食品下游廠商向合法原物料廠商進貨,卻誤購毒奶粉,造成商譽與未來營業的損失,相關政府機關可能要負法律與政治責任,下游廠商可依信賴保護原則向政府求償。

除公民與社會,毒奶粉也可能在自然科入題,廖翠雰舉例,化學可以考「三聚氰胺」是一種透明無色的黏稠液體,常用於製作美耐皿;生物也可能考到,「三聚氰胺」使用後可增加食物蛋白質含量、食用後可能造成腎衰竭、腎結石、膀胱癌。
【2008-09-22/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官員坦承 課綱是政治競技妥協產物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民間教改團體不滿九八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陳伯璋說,九八課綱是「微調」,他坦承,課綱是政治競技場上利害關係妥協的產物,無法讓大家都滿意,他希望各界「要有耐心」。

陳伯璋在教育部長指派下,參加今天中華語文促進協會舉辦的座談會,聽取民間意見,作為課綱改進的依據。他表示,教育部不是不努力,但在努力的強度上及整體配套措施不盡理想,希望大家要有耐心。

但教育部的說法,並不能讓在場師生和專家滿意。中山女中高三陳同學說,他們這一屆是白老鼠,包括基測加考作文、指考加考公民都是從他們開始,她剛考完段考,總共要考九科,模擬考國文科題目多數是文言文,但課本多數教白話文,她希望課綱要跟考試配合,教育部不要再拖了。

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表示,九八課綱已決定延後一年實施,但如何實施,還在匯整分析各界正反意見,目前各界對語文及自然領域歧見較大,9月底將召開兩場專家焦點座談,10月底部長會做出政策宣布。

蘇德祥說,鄭部長希望「不要把教育問題變成社會問題」,因此部長的態度「積極而低調」。他透露,如果需要大幅度調整課綱,不排除總綱先實施,有爭議的課綱延後半年實施。


【2008-09-21/聯合晚報/A5版/焦點】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訂入學標準 納入評鑑

為避免7分上大學的情形重演,教育部要求大學訂定多重門檻,除訂定考試錄取門檻,昨天更要求大學要訂定新生入學標準,教育部100年起將納入大學校務評鑑及系所評鑑。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昨天指出,訂定指考錄取門檻,已提大學招聯會,下月招聯會大會將討論此案;呂木琳也表示,高教司也要求各大學要訂定新生入學標準,教育部會將此納入大學評鑑。

呂木琳舉例,學校要招收什麼樣的學生,應該列出標準,並要求各系自訂,例如興國管理學院希望學生最好都能拿到證照。高教司長何卓飛則舉例,元智大學要求學生英文都要達均標,學校應將此列在招生簡章中。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指出,為了讓學生有國際觀,該校考慮明年學測成績中,英文成績都要達到均標,簡章中會載明,不過,因為學測不能綁指考,也有可能會在指考時要求。

不少大學都抱怨,目前大學供過於求是事實,尤其是少子化愈嚴重,讓大學經營面臨很大的困難。

加門檻雖可防低分學生進入大學,但將招不到學生,對學校來說,真的是兩難。

此外,教育部要求大學想辦法降低學生負擔,減少採計科目,但又要求設門檻,然而,學測又不能綁指考,和指考採計相同科目,讓學校很為難。

 

【2008-09-20/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考分發 擬訂專業門檻
單科弱的考生最吃虧 補教業者:學生壓力更增 「指考學測 不能重複採計」 最快99學年實施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不少大學科系因「學測綁指考」受詬病,教育部也要求要鬆綁,招聯會昨天開會達成鬆綁共識,未來大考分發,指考和學測不能重複採計,但將開放指考加訂頂標、均標等門檻,未通過校系訂的門檻,總分再高也可能落榜,這對單科較弱的考生很吃虧。

新制最快99學年度實施,下月招聯會大會討論通過才定案。

此外,針對教育部要求大學減少採計科目一事,招聯會表示,明年大考簡章已經公布,不論學測、指考重複參採,或採計考科已不方便更動,明年「學測綁指考」情形仍在,也會有100多個社會組校系因增加公民與社會一科,將採計6科。

補教業者劉駿豪指出,指考設門檻會讓學生壓力更大,以前指考只要考高分就好,未來還要擔心某些科目是否達到門檻,得失心更大,招聯會多此一舉,建議不如訂定最低錄取門檻就好。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學測綁指考的比率逐年降低,今年還有22%,明年度可降到16%,由於明年度的大考簡章已經發售,明年確實很難全面鬆綁,延到99學年度,教育部可以接受。

至於有人質疑指考設專業門檻會增加學生壓力一事,何卓飛表示,在本月24、25日舉行的招生檢討會中,會提醒各大學注意,訂定合理的門檻。

不少大學指考採計科目和學測檢定科目重複,例如台大醫學系目前採計指考國、英、數甲、理、化、生物6科,還另外設定學測英、數、自然頂標,社會、國文前標,等於國、英、數、自然科重複參採,增加考生壓力,頗受詬病。

招聯會召集人、台大校長李嗣涔指出,各大學同意學測和指考科目不重複參採,但為維持品質,指考應訂定專業門檻,例如中文系可對國文訂門檻,數學系也可要求數學最低分數,昨天在常務委員會達成共識,將開放各系提出。
【2008-09-19/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政府體制》》 新聞中的公民 從泰總理下台 看君主立憲
北一女老師:內閣、總統及雙首長制的區分、行政與立法權的關係 是必考題 一定要熟背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泰國屬於內閣制的君主立憲國家,總理沙馬克最近因主持電視烹飪節目下台,針對這則國際新聞,大考公民與社會可能考內閣、總統制、雙首長制的比較;總統、國會議員的選舉方式,如台灣立委單一選區兩票制,也不能不知。

北一女公民老師朱淑卿指出,高二上學期公民與社會講解政治學的基本概念,最重要的是憲政體制、選舉制度,尤其內閣、總統及雙首長制的區分、行政與立法權的關係,是必考題,一定要熟背。

朱淑卿指出,內閣制肇始於英國,包括泰國、日本、德國等都是內閣制,最大特色是「虛位元首」,君主立憲的國王或間接選出的總統沒有實權,行政權屬於內閣,閣揆(總理或首相)是多數黨領袖。例如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日前辭職,自民黨是日本多數黨,重新選出的黨總裁,就要接首相。

內閣搭配「信任制」及「副署制」兩種運作機制,信任制就是國會不滿內閣施政時,可舉行不信任投票倒閣,但首相也可制衡,陳請元首解散國會,重新改選,看誰是多數黨,由黨揆重新組閣;副署制則是國會通過的議案,雖然由元首公布實施,但要握有實權的閣揆副署。

至於總統制,肇始於美國,朱淑卿分析,其特徵是民選總統兼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且行政與立法分離,國會議員不能兼部會首長,國務院聽命於總統,不必對國會負責;國會也不能對總統行使不信任投票,只能行使彈劾權。

台灣的憲政,比較類似法國的雙首長制,總統民選,握有實權,由他任命閣揆組閣,但總統對人民負責,不用到國會備詢,由內閣對國會負責;此外,國會可透過不信任投票倒閣,總統也有權解散國會。

各國的選舉制度也很重要,例如台灣的立委選舉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每個區只選出一個立委,民眾一票選人,一票選黨,再根據黨的得票比率分配不分區立委席次,但排除得票率低於5%的政黨。

台灣的國會只有立法院,但美國的國會分成眾議院及參議院,有何差別?朱淑卿指出,眾議院根據各州人口多寡決定議員席次,但這對人口少的州不公平,所以參議院一律每州選出兩名議員,美國國會提案先經眾議院審核,參議院通過才算數。


政治學延伸閱讀

《政治學》,任德厚,三民經銷

《被誤解的國會》,楊泰順,希代

《當代比較政府》,陳思澤編譯,風雲論壇

(北一女老師朱淑卿推薦)


【2008-09-15/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快明年實施 減招門檻 報到率擬設50%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為了替大學生素質把關,教育部昨天指出,擬將大學系所新生報到率列入總量規範,如低於50%,第二年就要減招,最快明年9月就要實施,但報到的比率標準是否是50%,還要再跟大學溝通討論。

此外,教育部希望大學訂定全校畢業門檻,確保畢業生品質,教育部會將大學畢業門檻列入大學評鑑,最快下一輪大學評鑑,也就是民國99年開始實施。

對於系所報到率低要減招一事,興國管理學院認為,這好像是一種懲罰,教育部應輔導學校轉型,並從長計議;真理大學表示,因為少子化,私校一定會受影響,教育部這種作法,私校會緊張,明年該校有1、2個系就會受影響。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認為,報到率低不是學校的錯,而是人口問題,因為少子化是趨勢,教育部應該用溫和的方式,不要祭出行政處分,因為這根本是要用加工的方式讓學校倒。

為改善低分進大學現象,教育部昨天向行政院報告「提升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素質計畫」,包括修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標準、訂定大學入學、畢業門檻,協助部分大學轉型,報到率過低的大學系所隔年減招等計畫,教育部表示1個月內將研議出具體草案。

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由於大學自治,目前除了教學評鑑,教部開放各大學自主整併系所,但如果一個系所報到率低於5成,表示社會不認可,就要納入總量規範,下年度就要減招,最快明年9月實施。

教育部也將修訂「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條文,改為規定高中肄業生須修畢基礎學科、及具備一定學分數才可報考大學,確保學生具備就讀大學的基本能力。

此外,教育部也將擬定辦學績效不佳的私立大學轉型機制,提供適當誘因,在政策上鬆綁,協助大學轉型為展演中心、中途之家、社服或養護機構等,配合社會需求有效利用資源。


【2008-09-09/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法律政治學》》 官員清廉度 入題機率高
前第一家庭洗錢案鬧得沸沸揚揚 總統權責及彈劾 大考公民必考題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台南一中老師廖翠雰指出,前第一家庭洗錢案鬧得沸沸揚揚,涉及政治學、法律學的相關概念,尤其以政治學最可能入題,總統權責及彈劾、總統與行政院長權責畫分、台灣介於內閣、總統制的特殊政體,都是未來大考公民與社會必考題。

廖翠雰表示,公民與社會雖然明年才納入大考科目,但舊課程標準的「三民主義」、「現代社會」這兩科,其實已教到部分內容,如教到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老師通常會補充相關政治學知識;現代社會也會教到政治、經濟學,以往大學學測就出現過相關考題。

她分析,以洗錢案為例,涉及到很多政治學的相關議題,是公民高二上學期的內容,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公民與社會研究試題,政治學在50題中占15題,比率最高,是考生複習重點;法律則是高一下學期的內容,以往學測較少考,有相當難度。

從洗錢案可衍生到總統及五院院長的職權及產生方式,特別是總統的彈劾,由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學測97、94年都考過相關題目;今年學測還考政府官員的清廉度,廖翠雰指出,根據全國透明組織調查,目前全球以北歐國家的清廉度最高,奠定其清廉基礎是「透明法」,如瑞典規定,國防、外交等法定不能看的文件除外,人民可上網查政府所有的公文、電子郵件、會面紀錄、電話錄音等,民眾政治參與度高,投票率8成以上。

也可能考到「權責相副」的概念,修憲之後,中華民國的總統偏向「有權無責」,行政院長則是「有責無權」,誰來監督總統,是個問題;我國的特殊政府體制,更不能不知,台灣既非總統制,也不是內閣制,而是兩者混合體,和法國的雙首長制相似度80%。

卸任總統可領多少錢、享受何種待遇,一直有爭議,這牽涉立法院修正「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的問題,包括立法院制定法律的三讀程序、立法院審查預算等職權,考生都應熟讀課本。

【2008-09-08/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法律政治學》》 告訴、告發、公訴、自訴 搞清楚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指出,前第一家庭洗錢案,涉及到很多法律知識,包括司法獨立、檢察官偵查犯罪的過程、法院三級三審制都不能不知。若洗錢案洗的錢是國務機要費等公款,則涉及侵害國家的「法益」。

廖翠雰說,歷屆大學學測考中央政府職權與運作的題目,有逐年增加趨勢,尤其是這幾年由於總統、行政院、立法院的題目已幾乎考完了,考題開始朝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發展,而法律的題目一向比較少,針對洗錢案,司法院的職權、司法獨立等相關概念,未來大考公民與社會都可能入題。

她提醒考生,「告訴」、「告發」、「公訴」、「自訴」這四個法律名詞常混淆,一定要搞清楚。

「告訴」是由被害者向檢警單位控訴罪犯;「告發」則是由第三者向檢警舉發;「公訴」則是檢察官偵結後,代表國家起訴嫌犯,檢察官是原告,被害者是證人;「自訴」則是被害者直接向法院提出告訴,自己就是原告,但要請律師。

廖翠雰說,幾個法律學的重要理論及原則,也不能不知。例如「罪刑法定主義」,就是刑法所說的:「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保護被告人權的「無罪推定原則」,就是被告未經法院公開審判證實有罪前,應視為無罪。

「罪疑唯輕原則」則是應朝對被告有利的方向解釋證據。

制定刑法的目的,也有兩派理論,「應報理論」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主義;「預防理論」則著重阻嚇犯罪。


【2008-09-08/聯合報/C3版/教育】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法律政治學》》

法律、政治學延伸閱讀
 
 
【台南一中老師廖翠雰推薦】
《熊秉元漫步法律》,熊秉元,時報文化出版

《法律與生活》,李永然,永然文化出版

《政治學的第一堂課》,張明貴,書泉出版社

《政治學進階Q&A》,彭懷恩,風雲論壇

【2008-09-08/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申訴成功要付費 興國再訴願
評鑑中心更改規定 成立不滿一年可改待觀察 致遠應日系 程序瑕疵重新訪視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今年大學評鑑有82個系所待觀察或未通過評鑑,未通過的興國管理學院行銷管理系申訴成功,改為「待觀察」,但校方不滿意;興國還要向教育部訴願,因為不服評鑑申訴還要付費6萬元,有違法之虞。

此外,致遠管理學院應用日語,則因訪視程序不完整,11、12月要重新訪視。該系訪評當天,有一名評鑑委員因病缺席,改派另一名非日語專長的委員出席,程序有瑕疵,才要重新訪視。

高教評鑑中心指出,興國行銷管理系受評時,成立還不滿一年,不宜和其他系所等同而論,改為「待觀察」,評鑑中心為此修改規定,成立不滿一年的系所受評,結果只有「待觀察」及「通過」兩種。

興國校長黃俊杰指出,就法律精神而言,高教評鑑中心受教育部委託、補助執行大學系所評鑑,具有公權力色彩,運作程序應遵守行政程序法,對評鑑結果不服提出申訴,應比照其他公家單位,不能收費,但評鑑中心受理每系申訴案,還要收費六萬元,有適法問題,興國將向教育部訴願,要求和評鑑中心言詞辯論。

黃俊杰說,該校行銷管理系不論就生師比、教師博士比、教學設備,都應該通過,而非待觀察;另外6系申訴被駁回,校方也不服,要一併向教育部訴願。

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長王保進指出,國外的大學評鑑都是系所付費,但國內評鑑由教育部補助評鑑中心,才不收費,但辦理申訴業務,要另外聘請委員,教育部沒補助,才要另外收費。


【2008-09-03/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 大考加考公民 高中讀報熱
多看報分析時事 有人讀出興趣 想念法律 也有人發現經濟難搞 放棄學商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看新聞,準備考試,增長知識。明年將有一百多個大學校系採計大學指考「公民與社會」新考科成績,大考中心也將在本月公布「公民與社會」的參考試題;本報自今天起,每周一在C疊教育版推出「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專欄,邀請南一中、北一女等各校資深老師執筆,探索奧運、洗錢案等各種熱門新聞背後的社會科學原理,幫助考生準備「公民與社會」考試,老師也可作為備課參考,讀者更可從例題中,從新聞裡面學習到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知識。例題請見C3版


「公民與社會」明年納入大考科目,強調結合時事,各高中已吹起讀報風,不但老師上課會分析報紙時事,也要求學生讀報,更關心國家大事;加考公民雖增加壓力,但有助學生探索性向,有自然組學生讀公民讀出興趣,想改考社會組校系。

高中九五暫行課程綱要把原本的三民主義、公民、現代社會三科,整合成「公民與社會」,內容涵蓋社會、法律、政治、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基本概念,明年有四十校、一百廿六個校系採計,社會組考生勢必要加考;即使甄選入學採計的學測,必考社會科,其中公民與社會占總分三分之一,自然組考生也不能不讀。

參與制定公民課綱的南一中校長張逸群強調,公民與社會不是在教道德,而是教「社會科學概論」,是要銜接相關科系的大一課程,讀了以後,看到報上的政治、經濟或司法新聞,不會人云亦云。

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指出,以往學測社會科,就常出時事題,例如美國人燒國旗,卻因言論自由無罪開釋;也考過香港在東南亞經貿中心的地位被上海取代,是因區位優勢不再具競爭力;未來公民與社會考題勢必結合時事,學生不能不看報。

廖翠雰說,她要求學生每天看報。準備公民別無他法,就是熟讀課本理論與圖表,印證到現實社會,例如歐巴馬能當到總統候選人,是因為透過教育(進哈佛大學等名校),產生社會流動。

北一女公民老師朱淑卿說,她家訂聯合報、經濟日報,為了備課,她每天要看五到七分報紙,也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要上台一次,報告時事五分鐘,當成一次平時成績。

廖翠雰指出,讀公民與社會,可讓學生評估有無能力及興趣讀相關科系,如高一下教到法律學,有班上第一名學生念出興趣,想讀法律系;高二下教到經濟學,有數理資優班學生很喜歡,要改讀財經科系;但也有人被經濟學搞昏了,放棄讀商學院的念頭等,都幫學生找出自己的性向。

【2008-09-01/聯合報/A5版/話題】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 台大法律採計 台大政治觀望  
 
【記者陳智華、林嘉琪、張錦弘/台北報導】
公民與社會明年將納入大學入學考科,一千六百零一個招生校系有百分之八採計,國立大學以台大、政大及中正較多,私校以文化、真理、開南較多。

採計公民與社會的系以法律、政治、社會、文史哲系居多,台師大唯一一個系採計公民,就是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

台師大公領系前主任鄧毓浩表示,該系培養教公民與社會的老師,當然要採計公民,且公民與社會是重要的課,不只是公民要知道的知識,更可培養公民素養和責任,台灣的教育深受升學考試影響,不考就被忽略,納入考科可讓老師和學生重視。

鄧毓浩說,公民課絕非死的知識,例如次級房貸、浮動油價等經濟問題,報紙上不斷出現的法律事件,老師上課可能都會提到,對學生幫助很大。

政大公行系主任孫本初說,公民與社會除了有重要的專業知識,學生公民與道德太差了,不少老師都贊成加考。

台大法律系三組都要採計公民,台大法學院長蔡明誠表示,看過課綱後,發現公民與社會學科內容可增進公民知識,且談的是自我與社會,可增進參與社會的能力。

文化大學法學院院長姚思遠表示,美國規定要考律師證照前,必須先通過「律師道德」相關考試,顯示出法學人員被特別重視品格與道德操守。

明年也採計公民的東吳大學社工系,系主任趙碧華說,社工、社福領域的學生應對人群與社會感到興趣,提供社會與公民訓練,有助了解服務對象。

不少大學政治系都採計公民,但台大政治系不採計,系主任蘇彩足指出,目前對於公民科的題型、教科書內容及高中老師的教學能力,都不明朗,台大政治系決定先觀望,明年暫不採計。

蘇彩足說,不管是政治學、經濟學或心理學,都是很專業的科目,高中公民老師要受過相當訓練,教學時才能面面俱到,例如政治學,因前幾年常修憲,若專業不夠很難教。
【2008-09-01/聯合報/A5版/話題】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 你Q我A
 
【記者張錦弘/整理】
Q:高中「公民與社會」和公民與道德、三民主義有何差別?

A:「公民與社會」和三民主義無關,也不是公民與道德,而是將原本不考的高中公民課加深、加廣,將社會學、經濟學概論、政治學、法學緒論這四門大一通識,濃縮在高中教精簡版。

Q:公民與社會學哪些東西?每個高中生都要讀嗎?

A:高一高二每周必修二節課,課程涵蓋「心理、社會與文化」、「教育、道德與法律」、「政府與民主政治」、「經濟與永續發展」四大單元;高三是選修課,社會組都要選。

Q:公民與社會怎麼考?

A:甄選入學採用的學測,含在社會科之內,與史地各占分三分之一,考高一高二必修課程,所有學生必考;大學指考獨立成科,高三選修也要考,滿分一百分,可自由選考。學測、指考都只考選擇題。

Q:公民與社會中的經濟學比較難,哪些部分不考?

A:教育部將「經濟與永續發展」及「民主與經濟」兩個單元區分為「必教:基本內容」、「必教:進階內容」與「斟酌教學」三部分,學測只考「必教:基本內容」。

Q:明年指考有多少校系採計公民與社會?

A:明年有四十校、一二六個社會組校系採計,以法政、社科、文史哲科系較多,商管科系較少。


資料來源/南一中老師廖翠雰、大 考中心


【2008-09-01/聯合報/A5版/話題】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 公民拿高分 熟讀課本 多看報紙
閱讀相關課外書 是拿高分不二法門 有人認為加考公民與社會 是「甜蜜的負擔」可增加鑑別度 
 
【記者陳智華、林嘉琪、張錦弘/台北報導】
明年大考採計公民與社會考科,高三學生只能被迫接受、多準備一科,有人覺得「是甜蜜的負擔」,題目出得好,反而能區分出程度;高三師生都認為,熟讀課本、多看新聞及評論、閱讀相關課外書,是拿高分不二法門。

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建議學生,熟讀課本之外,每天要看報紙A疊新聞及社論,從中找出問題,再翻課本印證理論,有不懂的地方可在上課提問討論;市面上也有針對學測或指考編的參考書,學生也可買來當補充教材,熟悉題型。

針對學生最頭痛,也是勝敗關鍵的經濟學部分,北一女老師朱淑卿建議考生,不妨買一兩本深入淺出、不賣弄理論的課外書來看,如「圖解經濟學」、「蘋果橘子經濟學」,都是很好的經濟學入門書。

建國中學學生陳為廷說,「多考公民當然增加負擔,但若題目有鑑別度,能區分考生程度、反而有利於一類組考生,那就是甜蜜的負擔」。為了應考,他會熟讀課本與參考書,閱讀國內外新聞與評論,也已開始閱讀政治、社會、心理與教育等領域的相關概論。

中正高中學生楊靜,有意讀法律系,由於不少大學法律系明年都要加考公民與社會,只能被迫接受事實。她認為,考試和能夠提升公民素養或責任,根本就是兩回事,「看到題目會選正確答案的人,不一定做得到,加考公民實在是『無意義』」。

中山女中學生袁嘉儂表示,「台灣教育還是考試領導教學」,「考試要考,有些學校採計,該科被重視的程度就會提高」。公民與社會科在學校常是弱勢科目,加考後可以提高重要程度,但希望大家能把精神應用於生活中。

建國中學學生金子鈞認為,把公民列為考科,可彌補以往不考所造成的知識漏洞。北一女中學生高若雲則希望,出題要避免政治傾向,例如可以談洗錢,問洗錢怎麼回事?但不要涉及政治立場、意識型態;政大附中學生陸子寬準備的方式,則是「熟悉課本內所提及的概念與連結,看新聞可以用學過的概念對事件分析。」

雙溪高中學生蔡芳瑜指出,有位學長原本念自然組,因對地理有興趣,轉考社會組,結果高分考上地理系,也許會有不少學生認真讀了公民與社會,對政治、經濟、法律等相關科目產生興趣,從自然組轉社會組,這也是好事。
【2008-09-01/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 你知道嗎 蘇麗文奮戰 暗藏經濟學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北一女公民老師朱淑卿指出,經濟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王建民領高薪、蘇麗文奮戰到底、甚至吃到飽的消費行為,都暗藏經濟學原理,熟讀課本,多看報紙,從時事印證理論,學好公民與社會中的經濟學並不難。

輔大經濟系、台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畢業的朱淑卿,已教了15年的公民課,經濟學是其專長。她強調,高二下學期公民課教經濟學,類似大一的經濟學原理,教到個體經濟、總體經濟、國際貿易及永續發展,原本大學一年3學分的課,要壓縮在半年2學分的課程內,考驗老師教學能力,一定要深入淺出,學生才不會覺得枯燥、無聊。

吃到飽 可學邊際效用

朱淑卿說,生活中到處都是經濟學,她上經濟學的第一周,都會製作「經濟學好好玩」的電腦簡報,以日常生活為例,如經濟學的「邊際效用」,指每多增加一單位的消費,所帶來的滿足感,例如肚子很餓,剛開始吃時,比較有滿足感,邊際效用也最大,但吃到飽以後,滿足感就遞減,若飽到連一口都吃不下,邊際效用等於零。

王建民 了解人力資本

再以王建民為例,可解釋「人力資本」的相關概念,朱淑卿解釋,王建民投資成本練習伸卡球,變成一種稀有的才能,人力就特別值錢,且可自由流動,其他球隊也想聘他,但他領的薪水多,風險也高,一但受傷,或他的伸卡球不管用了,敗戰率高,就不再值錢。

經濟學 教你理性選擇

朱淑卿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經濟人,大家欲望無窮,但資源有限,只能根據理性分析,採取最有效的手段,爭取自身最大利益。經濟學就是一門教大家如何理性選擇、評估風險的學問,事前充分評估考慮,才不會後悔所選。

朱淑卿說,教經濟學,不能光談理論,要從時事切入,例如講到總體經濟學的通貨膨脹、失業率等概念,她會適時加入南韓李明博、台灣馬英九等新總統的經濟對策,只要學生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回家溫書半小時,經常看報注意時事,應付考試不難,她教自然組學生讀經濟學,有的反而更有興趣,覺得經濟學真的很好玩。

【2008-09-01/聯合報/C3版/教育】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