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憲政法庭判決對李明博進行刑事調查合法
2008/01/10 17:05陳政一
(法新社首爾十日電) 南韓憲政法庭今天駁回一項訴請,並判決對總統當選人李明博詐欺指控進行刑事調查是合法的。這項訴請尋求阻止此一調查。
這項判決清除了特別檢察官下周展開調查的障礙。李明博被指控和二零零一年股票操縱醜聞有關。
李明博是南韓首位面臨刑事調查的總統當選人。他將於二月二十五日宣誓就職,一旦就職,除非犯了叛亂罪,就可擁有免於被起訴的豁免權。
2008/01/10 17:05陳政一
(法新社首爾十日電) 南韓憲政法庭今天駁回一項訴請,並判決對總統當選人李明博詐欺指控進行刑事調查是合法的。這項訴請尋求阻止此一調查。
這項判決清除了特別檢察官下周展開調查的障礙。李明博被指控和二零零一年股票操縱醜聞有關。
李明博是南韓首位面臨刑事調查的總統當選人。他將於二月二十五日宣誓就職,一旦就職,除非犯了叛亂罪,就可擁有免於被起訴的豁免權。
港府申請禁制民主派電台廣播
BBC 20080108 |
||
香港一家法院撤銷民主派人士非法廣播的罪名後,司法當局隨即上訴和申請禁制令,禁止這個電台繼續廣播。 香港東區裁判法院星期二(1月8日)審理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等人被控非法廣播的案件,裁判官認為當局引用的《電訊條例》違反《基本法》和《人權法》,下令撤銷梁國雄六名被告的所有控罪。 梁國雄等計劃立即恢復"民間電台"的廣播,但香港政府隨即在周三(1月9日)進行上訴,司法當局律政司並向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民間電台"恢復廣播。 律政司指出,如果"民間電台"復播,可能令其他人仿效,造成電台訊號混亂,影響警方和救援部門的工作。 電訊管理局總監黎陳芷娟也呼籲"民間電台"切勿"以身試法"。 高等法院將這起案件安排在2月11日繼續聆訊,在此期間暫緩執行裁判官游德康對"民間電台"案的判決,即繼續維持民間電台不能廣播的禁令。 被稱為"長毛"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抗議香港政府的舉措,指出律政司的做法"不尋常",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將剝削市民的權利。 梁國雄與所屬政團民間人權陣線成員曾健成等五人和一家公司,自2005年起,以"民間電台"名義申請廣播牌照,期間曾進行廣播。 不過香港電訊管理局控告他們"無牌設置、使用或維持電訊設施"和非法廣播等14項控罪。 梁國雄等一直是香港政府的嚴厲批評者,要求香港高度自治和反對中國政府干預香港事務。 |
杜絕色情 網路美日韓劇將被封殺
|
![]() |
||
2008.01.08 07:57 pm
|
||
中國近日發布最新規定嚴管網路節目,希望杜絕色情視訊在網路上蔓延,同時還規定,要求網上傳播的影劇都必須取得中國廣電總局頒發的許可證,目前在各大視訊網站上流傳的美劇、日劇、韓劇等都將被封殺。 中新網報導,去年12月29日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和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同時為解決視訊節目中存在的重複資源、靠色情吸引目光、侵權等問題對其進行監管,實行行業准入制度。 另外,去年12月28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互聯網傳播影視劇管理的通知」,要求網上傳播的影視劇都必須取得廣電總局頒發的相關許可證。目前在各大視訊網站上流傳的美劇、日劇、韓劇等都將被封殺。 兩項規定的公布,對大眾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以前輕輕一點就可以看的眾多娛樂視訊,以後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為了提高點閱率,許多包含色情暴力的視訊內容堂而皇之地被留在網站上,視訊網站的維護者並沒有對其進行監管和清理,才有電影「色,戒」、「蘋果」激情戲的流傳。 【2008/01/08 世界日報】 |
免費塑膠袋 中國6月起禁用
|
![]() |
||
2008.01.09 08:28 pm
|
||
今後,商場超市內的塑膠購物袋將明碼標價,並單獨收費。旅客列車、客船、客車、飛機、車站、機場及旅遊景區等也不得再向旅客、遊客提供超薄塑膠購物袋。 京華時報報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使用超薄塑膠袋。 【2008/01/09 世界日報】 |
不再吃香 醫師律師想走人
|
![]() |
||
2008.01.09 03:15 am
|
||
自行創業的網路新貴成為美國社會的新寵,以往被視為高收入菁英分子的醫師和律師地位大不如前,以致醫師和律師認為自己的專業已失去吸引力,竟有6成醫師想改行,律師事務所則祭出高額紅利以留住合夥人。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醫師管理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 Executives)於2006年所作的一項調查指出,60%醫師表示因為醫界士氣低落,讓他們萌生出走念頭。近70%的受訪醫師更表示身邊已有同業辭職。 不僅如此,近年申請就讀法學院和醫學院的人數亦有下滑趨勢。根據美國法學院入學委員會(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的統計,申請法學院的人數由2004年的98,700人減少至2006年的83,500人,2006年申請人數也比2005年少了6.7%。申請醫學院的人數由1997年的46,000人減至42,000人,2003年更只有33,000人。 「創意新貴:城市與創意階級」作者佛洛瑞達(Richard Florida)說:「這些傳統專門職業還是很棒,失去吸引力和尊貴地位,原因不在於錢。」醫師和律師目前的薪資水準仍然很高,讓他們若有所失的是,這些職業以往居於美國社會中心且備受尊重的光景已經消失。 以往醫師及律師等職業因為待遇優渥、工作有保障、接受嚴謹學校教育及具有專業權威,從業人員被視為成功人士。然而美國社會評價「有名望的職業」標準已與過去不同,大學中輟生創立日進斗金的網路事業,被視為新一代冒險犯難的專業英雄。網路新貴的出現,讓他們覺得自己漸被歸類成和牙醫及會計師一般的職業。 為了挽救這股頹勢,一些律師事務所撒下重金留住人才。「柏金斯考伊」(Perkins Coie)律師事務所位於芝加哥的分公司成立「快樂委員會」,提供裹了糖衣的蘋果和奶昔給累了一天的律師們。去年「克維斯,史溫和莫爾」(Cravath, Swaine & Moore)則用更直接的犒賞,額外發給合夥人5萬美元(約台幣162萬元)紅利。 醫師也有自己的解悶方法。一位醫師在美國醫師管理學院發出的問卷上寫道:「對我而言很必要的是,每1到2個月我會賴在床上1到2天。當我覺得我快要抓狂打人的時候,我會馬上申請休假回家。」 【2008/01/09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2008.01.09
劉屏/華盛頓八日電
有關中共擬議在靠近台海中線西側開闢新航線一事,美國政府已經數度與北京當局對話,中方則回應稱「尚未定案」。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美國關切台海和平與穩定,也關切國際飛航安全。
瞭解此事進展的華府人士指出,中共此議曝光之前,台北方面已經掌握相關資訊,並隨即與美方磋商。連日來,透過美國駐北京使館及中共駐美大使館,美方不止一次向中方表達關切;且藉由美國國務院官方訪問北京之便,美方就此議題與中方相關官員直接討論。
據瞭解,中方的回應大體是「此事仍在研議,並未定案」。但華府與台北共同的關切是:中共可能「劃而不飛」,宣布其為「國內航線」(飛航香港與上海之間),將來視狀況需要,隨時宣布採行對其有利的舉措。所以儘管中共再三表示尚未定案,但台北與美國的擔憂並未降低。
稍早,台北駐美副代表高碩泰曾說,「相關主要國家」都已瞭解事態嚴重,所以有嚴正的表示與表態」。至於「相關主要國家」是誰,基於外交慣例,他並未說明。唯一般推斷,必然包括美國及日本。
美國《國際前鋒論壇報》七日引述美國國務院匿名官員的話指出,「美國已經分別與北京及台北會談;唯這位官員並未獲得授權說明此事,故未透露細節」。對於這則報導,國務院熟悉東亞事務的官員說,「我們注意到了這則報導」,但「中方究竟如何考量,打算怎麼做,要向中方請問」。這位瞭解台海動態的官員表示,美國的利益在於「維繫台海和平與安定,維繫國際飛航安全」。
英國"不遣返"逾期居留留學生
BBC 20080107 |
||
英國移民部高層要求下屬無需主動遣返逾期居留的外國留學生,除非他們違反其他法律。 2006年一共有30萬外國留學生進入英國,是獲得工作簽證的外國人的兩倍。 知情人士說,數十萬持學生簽證的人,其中包括許多根本就不是來英國唸書的人,有可能能夠非法居留下來,實際上等於獲得特赦。 英國《每日郵報》取得的內政部內部資料顯示,官員要求下屬,如果逾期居留的留學生沒有違反其他法律,就不要主動執行遣返工作。 文件顯示,逾期居留的外國留學生並不被視為是遣返工作的"首要目標"。 但是主管官員強調,如果有發現不法情事,就仍然必須執行遣返工作。 輕重緩急 工會領袖說,移民局官員是根據"媒體關注程度"來設定遣返對象的先後次序。 也就是說,目前外國犯人和申請庇護失敗的人是內政部遣返工作的首要對象,而其他非法移民則沒有受到重視。 工會指責說,問題在於資金嚴重不足,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執行遣返工作。 外國留學生是目前長期訪問英國的最大類別人士﹔過去五年來英國一共發放了160萬個學生簽證。 但是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持學生簽證的人逾期居留,因為內政部並沒有檢查有多少人最後離開了英國。 |
綠色和平緊咬 蘋果被迫變綠 |
![]() |
‧數位時代 2007/12/26 |
![]() |
![]() |
![]() |
作者:何旭如
為科技產業吹起時尚風的蘋果,總是以簡潔有力的設計令消費者驚豔。不過,近年蘋果業績火紅,卻曾遭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反諷,認為蘋果的產品最不「簡潔乾淨」(clean),指控蘋果仍在使用其他電腦製造商已允諾不再使用的有害成分,回收努力也僅限於美國等少數市場,落後同業的全球性計畫。
今年五月,蘋果官方網站上出現一顆﹁綠蘋果﹂,終於贏得環保組織些許的正面肯定,但這一切只是改變的開始而已。
在青綠的「A Greener Apple」(更綠化的蘋果)口號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公布最新的環保政策,包括二○○八年底前,蘋果打算完全禁止聚氯乙烯(PVC)、溴化阻燃劑BFRs的使用,硬是比戴爾(Dell)、聯想電腦的二○○九年時程提早一年;賈伯斯也拍胸膛保證,只要合法購買蘋果電腦、螢幕,可免費回收消費者家中任何品牌的舊電腦及螢幕,不過卻僅限於美國、日本等少數市場。
「蘋果在回收、避免使用有毒物等環保議題上,曾遭受批評,很顯然地,我們對於有做好的事情,卻沒有成功和外界溝通,」賈伯斯在今年五月的環保宣言上這樣說,表示蘋果十二年前就開始淘汰聚氯乙烯、六年前開始嚴格限用溴化阻燃劑,「實際上,蘋果在許多環保議題領先多數同業,就算沒有,很快也會取得領先地位。」
領導廠商須被嚴格檢驗
賈伯斯舉例,CRT螢幕含有大量的鉛,一個傳統的螢幕可含有高達一公斤的鉛含量,當有些製造商仍大量生產,蘋果已於去年六月,完全淘汰CRT螢幕,「我們是業界第一個做到的,」賈伯斯表示,例如第一代含CRT螢幕的iMac電腦,含有近五百克鉛,第三代以液晶螢幕取代的iMac,僅含有不到一克的鉛。
只不過蘋果的努力似乎還不夠,至少沒有達到「領導廠商」應有的超水準演出。根據綠色和平今年九月「綠色電子品牌排名」(Guide to Green Electronics)最新調查,十四家企業中,蘋果的環保排名吊車尾,滿分十分中僅取得五.三分,排名第十二,不及對手新力(Sony)、戴爾、聯想、東芝(Toshiba)、宏碁的表現,僅惠普(HP)表現比蘋果更差。
綠色和平解釋,領導廠商必須有超越標準的表現,如松下(Panasonic)早在二○○六年十月即宣布,全面淘汰電漿螢幕的鉛使用,不僅大幅領先RoHS(Restrictions on Hazardous Substances,限用有害物質指令)的期限,也是全球第一個。綠色和平並呼籲蘋果的綠化應更透明,如比照諾基亞(Nokia)、戴爾等,公布產品的管制物質清單。
綠蘋果宣言曝光不到半年,隨即又遭環保組織打了一巴掌。讓蘋果露出環保缺失的,就是風靡全球的iPhone。
當iPhone上市,蘋果迷排隊爭相搶購時,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也排隊買了一支,但這支iPhone,被直接送往英國的實驗室,十月公布研究報告,指控iPhone仍含有溴化阻燃劑、聚氯乙烯有毒物質,相較之下,諾基亞的手機已做到完全沒有聚氯乙烯。
蘋果的環保成效,高度仰賴今年宣布的綠蘋果計畫,將從產品設計階段開始,擴及到包括控制原物料的使用數量、選擇可回收的材料、減低製造能源等。
「少就是多」為綠蘋果計畫的主要原則之一,蘋果以經典產品iMac為例,表示每一代產品都提高原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包裝量,並減少能源消耗,例如iMac電腦從十八公斤降至七公斤,包裝物則由近四公斤降低為不到兩公斤,閒置能源的消耗量由近百瓦降至五十五瓦,含鉛量更由近五百克減低至小於一克。
蘋果再把腦筋動到包裝上,將iPod包裝減重五成以上,蘋果表示,總計省下幾十萬磅包裝資源,如第二代iPod Nano包裝比第一代減輕三二%,體積減少五二%,如此一來,使每個貨運平台上可多運送一千三百多台的iPod Nano。
此外,綠蘋果計畫也主打高回收性材料,蘋果表示,包括iMac及MacBook、MacBook Pro等外殼,採用航空級鋁、不鏽鋼、高等級塑膠等高價值材料,不僅有利回收再利用,也能將最終廢棄物量減到最小。
回收仍不夠全球化
除讓產品的生產過程更綠化,蘋果近年致力於產品回收,以美國為例,購買新Mac電腦,都提供舊電腦、舊螢幕免費回收,不分品牌,透過美國的經銷商回收。而提供回收的消費者,可拿到一○%的iPod折價券。
再以日本為例,自二○○三年十月售出的蘋果電腦上,都可找到「回收」貼紙,代表消費者購買該電腦時,已提前付了回收的相關費用,可將舊電腦交給郵局,免費寄回蘋果的回收中心。
「我們在全球主要市場都有回收計畫,這些市場占所有蘋果產品銷售的八成以上,」賈伯斯表示。
蘋果仿照戴爾電腦計算回收成效的公式,假設電腦平均有七年壽命,將今年度回收量與七年前的銷售量相較,可算出回收比例。
蘋果去年回收比例達九.五%,到二○一○年時,回收比例要達三成,「屆時回收成效會比戴爾、惠普都高,」賈伯斯說。
儘管蘋果宣稱,自一九九四年以來在全球實行回收,已避免二千一百萬磅的電子設備直接棄置垃圾場,但賈伯斯的承諾似乎僅限於美國本土及少數國外市場,回收計畫不夠全球化,成蘋果的一大致命傷。
綠色和平組織以戴爾、聯想、惠普等的「全球」回收政策為例,認為蘋果產品除了要一○○%回收,還必須達到全球回收的規模。例如蘋果在台就沒有回收計畫,消費者需仰賴各縣市的回收管道,授權經銷商也無法回收蘋果舊產品。
賈伯斯大張旗鼓宣示,蘋果會更綠,並成為同業的環保領導者。如果賈伯斯來真的,或許需下更多功夫,從環保的角度,重新種一棵綠油油的蘋果樹。
蘋果在台灣還不夠綠?
賈伯斯的綠蘋果計畫飄洋過海到台灣,還是一樣綠嗎?蘋果的台灣官方網站中,將蘋果的環保政策一五一十翻譯成中文,不過卻不代表蘋果的環境政策有全球在地化,有些環境政策僅在美國等特定市場執行。
例如蘋果在美國推行免費的iPod及手機(不限品牌)回收計畫,消費者可向蘋果索取附上郵資的包裹,將不用的iPod及不限品牌的任何手機寄回;購買合法授權的蘋果電腦、螢幕,同樣提供不限品牌的舊電腦、舊螢幕免費回收服務。
不過,蘋果在台灣的回收計畫尚未起跑,根據記者打電話到蘋果官方客服中心及Studio A等蘋果授權經銷商詢問,包括無法使用的舊iPod、iMac等該如何回收?店員回答,蘋果尚未在台提供產品回收,經銷商店員只能建議消費者透過環保署回收。 |
韓國政府宣布網站推行「實名制」 |
![]() |
‧98play 2008/01/07 |
![]() |
![]() |
![]() |
【98play 記者依麗莎/台北報導】
韓國通信部日前釋放一項規定,在境內 35 家主要網站將陸續實施實名制,民眾在網站內發言必須先進行身分驗證,透過網友需要對自己發言負責的規範,改善網路流傳的不良與不正確的訊息。
台灣網路主要的「實名制度」,均是以不強迫的方式由各網站建立的會員機制負責,在加入各站會員前需先輸入自己的身分證號取得會員帳號,但多半的網站在不加入會員的情況下,也會開放匿名留言,有人便會蓄意以此項漏洞散發無證實的言論,蓄意煽動與誘導其他網路使用者,韓國此次實行的政策,便是在國內幾個大的入口網站取消匿名發言等服務,在網路之上的言論既然「有跡可循」,自然會加重網友發言的責任感。
除了日後韓國網友發言需要謹慎以免擔負上法律的責任外,韓國政府強制執行的作風也像是吃了秤鉈鐵了心,若不配合該法律推行的網站,最高也可處以 3000 萬韓元,相當於台幣 100 多萬元的罰金。
網友針對此項措施的意見有好有壞,隨著科技的進步,每個人似乎都能在網路上抒發感想或評價某種產品,但科技的推波助瀾下,毫無根據的網路傳言也隨之而來,將自己的名字綁上手指似乎是能抑制這種現象,但在特別強調人權的國家裡,也有可能會被拿出來抗議一番。
【更多內容請看《98play》】 |
員工辭職未成 廠方索賠5600萬
|
![]() |
||
2008.01.07 03:25 am
|
||
北京石油機械廠一名員工向廠方遞交辭職信未成,結果被廠方以擅離職守、造成廠方嚴重經濟損失為由,求償五千六百萬人民幣。法院審理後雖駁回工廠的請求,但也認為員工請求離職過程有瑕疵,勞資雙方仍有合約關係。 京華時報報導,北京石油機械廠的廿六歲員工唐德連,過去數年負責石油開採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因工作範圍在海外,且大半年時間在中東、非洲等地工作,工作條件較差。去年三月,他以身體狀況不佳為由向上司、北油機械總工程師遞交書面辭職報告。當天,他將電腦等公司物品交還後即離開崗位。一個月後,唐德連回北油機械辦理後續離職手續,遭到拒絕。 同年四月,唐德連提起仲裁,要求廠方完成離職程序。但北油機械反訴,稱唐擅離職守,給企業經營造成極其嚴重損害。廠方初步計算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五千六百多萬人民幣(約兩億五千萬台幣),要求唐德連賠償。 案經仲裁庭到一審、二審最終判決,法院雖然駁回天價索賠,但也認定唐德連並未完成辭職手續,雙方仍有合同關係。 報導引述大陸勞動保障報社法律中心人員的說法稱,勞動者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但勞動者須提前卅天書面告知單位,卅天後不管用人單位是否同意,勞動關係自動解除。若唐德連確實不想繼續工作,只好再次提出書面辭職,並請專遞或公證辦法,確認公司收到辭職書,勞動關係自可在卅天後解除。 另外,青島市四名機師去年九月向所服務的航空公司辭職遭拒,之後向青島市城陽區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不料近日委員會裁定,這四名機師應向航空公司支付賠償共計約人民幣兩千四百八十萬元。四名機師不服裁決,已於今年一月二日向法院提起訴訟。 【2008/01/07 聯合報】 |
今日晚報 2008.01.07
中廣新聞/夏明珠
賴比瑞亞前總統泰勒以戰爭罪遭到國際審判,法庭在休息六個月後,今天將重新開庭,一位熟悉非洲鑽石交易的專家,將出庭作證。泰勒在1991到2001年獅子山內戰期間犯下的罪行,被認為是現代歷史上最殘暴的的戰爭罪行。
59歲的泰勒被控在鄰國獅子山共和國內戰期間,教唆獅子山民兵,以暴力手段對付百姓,藉以染指獅子山的鑽石,這些鑽石被走私到海外,販售所得再投入戰爭,血鑽石因此得名,四年前,泰勒被獅子山內戰特別法庭以十一項戰爭和違反人道罪起訴,因為擔心在獅子山審判可能會引發動亂,而把審判移到海牙舉行,泰勒是第一個被交付國際審判的非洲國家卸任元首,他堅稱自己無辜,所有罪名,一概不認。
本案去年開庭的時候,泰勒透過程序手段,開除律師,杯葛審判,現在,他是由一個英國名律師組成的團隊,替他辯護,雖然他對外辯稱自己身無分文,不過據透露他每個月支付的律師費,就高達十萬美元,將來如果他被定罪,他所有藏匿的資產,都會被追討,用以支付特別法庭的費用,據報導,這個特別審判庭去年就花了三千六百萬美元。
今天出庭的血鑽石專家,是特別法庭計畫傳喚的一百四十多位證人中的第一位,由於案情複雜,審判預計要耗費將近兩年。
印度首都街頭將查身分證 引爭議
|
![]() |
||
|
||
印度首都新德里所在地德里直轄區政府,以防範恐怖事件為由,今天下令,一月十五日起,居民外出必須攜帶有照片的身分證件,以備警方臨檢,未料立即引發各界廣泛爭議,指出德里地區一千六百五十多萬人,無身分證件的人多於有證件人口,這項措施只會造成警方更多擾民糾紛。 德里直轄區省長肯納是在德里警察首長達瓦陪同下,在記者會中宣布即將實施身分證件檢查措施。他同時警告說,如果外出未攜帶有照片的身分證件,將遭到警方扣留質詢,直到警方確認非「問題人物」為止。 據印度全國醫學研究中心最新統計,印度人口至今已逾十一億五千萬人。但印度至今並無國民身分證制度,較普遍的身分證明文件是投票使用的投票卡,以及居民購買糧食和燃料瓦斯必須有的配給卡。 在印度媒體記者質詢下,達瓦表示,當局所謂的身分證,只要任何有照片的身分證卡都可以,包括投票卡、駕駛執照、配給卡等政府機構發給的證件,此外,學校的教職員證、學生證和公司行號的員工卡,警方也可以接受。 但達瓦的談話立即招致媒體批評指出,街頭有許多都是沒有營業登記的地下公司和商店,如此一來,勢必造成其他不肖公司行號和非法份子偽造更多的身分證件圖利。 德里市府一名官員坦承指出,德里地區人口目前已超過一千六百五十萬人,有投票資格的選民約一千萬人,但有投票卡者也僅有六百五十萬人,其中包括了同時持有配給卡者約兩百三十萬人,有駕照者約兩百五十至三百萬人。 這名官員指出,德里人口有百分之十八點七是居住在政府根本未納入規劃的貧民窟,此外,德里地區每年湧入至少二十萬名外地勞工,平日露宿街邊角落,沒有住址,也就無法取得任何身分證明文件。 德里電力公司主管席拉斯則表示,即使登記有住址門牌號碼的身分證卡,也不一定是正確,因為電力公司登門查詢時,有許多門戶不是查無此人,就是根本沒有這個門號。 人權組織的反彈更為激烈。德里高等法院前法官兼「公民自由聯盟主席」沙查今天接受電視台訪談表示,德里地區許多人沒有任何身分證件是事實,實施街頭身分證檢查措施的結果,賦予警察干預市民活動的更大權力,只會造成德里成為一個警察省區。 已退休的交通部官員凱夏普則簡單的告訴中央社說,這項措施將給予德里警察更多的索賄機會。 【2008/01/06 中央社】 |
影音網站 大陸當局要嚴管
|
![]() |
||
|
||
信息產業部及廣電總局聯合公布《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按《新規定》,提供影音視聽節目的服務商須是國有企業,自本月底起生效。 這項動作和近期以來張鈺自曝「演藝圈潛規則」、央視張斌、胡紫薇為不倫大鬧記者會事件在影音網站爆紅有關,當局認為這些事項經影音傳播,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而按《新規定》,只有政府控制下的企業才能提供影音服務,包括YouTube等外資網站及知名的土豆網、優酷網是否受影響,仍是未知數。 新規定也禁止發佈含有暴力、色情和賭博成分影片,或披露國家機密、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或對道德、社會和政治構成危害的內容。在《管理規定》生效後,中國互聯網網站要提供視頻內容,必須先向廣電部門申請「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由於廣電總局方面還沒有發佈具體的執行細則,中國互聯網近日不斷流傳網絡視頻網站「在1月31日集體死亡」的恐慌性言論。 上海新聞晚報引述土豆網負責人的話說,目前無法確定《管理規定》究竟是針對1月31日以後成立的網站,還是同時涉及現有的影音網站,因此他們還沒想到因應新規定做調整。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則引述廣電總局有關人員說,當局近日內會就《管理規定》的細則進行解釋,但仍然沒有公布具體時間。此外,多家網站業者5日透露,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開始陸續封鎖台灣博客(台灣稱部落格)網站,前幾大網站至今無一倖免。博客,又稱「網路日誌」、「網誌」,是近年熱門新興網路媒介,網友可在此平台自由抒發心情或張貼個人相片。近幾年台灣也掀起博客文化熱潮。 「痞客邦」(www.pixnet.net)總經理李俊廣表示,城邦集團自2007年3月入主後,pixnet由當時的40萬名會員成長到現今80萬名會員。其中,約有六成七是台灣網友,其他來自香港等境外地區。他說,網友反映中國自去年11月、12月開始封鎖pixnet網站。雅虎無名小站博客、蕃薯藤天空博客和樂多日誌、中華電信Hinet的Xuite等博客則更早被封鎖。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因為今年3月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大選,中國才會封鎖台灣博客。 但李俊廣表示,以pixnet為例,博客熱門議題是娛樂、運動、藝文、旅遊、美食、寵物、親子,會員很少討論政治議題。一位網友2007年7月在博客發表文章指出,中國不僅封鎖台灣政治類型博客網站,有些純文字創作、育兒經、手工藝品、個人牢騷、攝影分享等小型個人博客網站也全遭封鎖。 【2008/01/05 世界日報】 |
北京查戶口 報出你的政黨
|
![]() |
||
|
||
隨著北京奧運倒數,北京市公安部門對人口登記盤查越來越嚴。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公安部近日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派出所在辦理暫住戶口登記和暫住證時,一併對暫住人口的「政治面貌情況」進行登記,並錄入暫住戶口資訊系統。 通知要求,對以往未登記政治面貌情況的人口,要抓緊進行補登、補錄,力爭今年六月底前完成補登、補錄工作。 「政治面貌」指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藉此看出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依中共相關規定,北京各派出所要求管區內的外來人士要辦理暫住人口登記和暫住證,無可厚非,但現在卻要求加上「政治面貌」,已侵犯個人的隱私權利,對北京塑造奧運開明形象是開倒車的舉動。 【2008/01/06 聯合報】 |
2008/01/05 21:35何世煌
(法新社華盛頓五日電) 在美國當個煙槍真的很辛苦。
在美國,在人行道上吸菸,或在自己車裡,甚至在自己家裡吸菸,都可能觸犯法律。
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及華盛頓在內兩千多個城市及二十個州已經立法禁菸,甚至在北方的加拿大,公共場所也禁止吸菸。
支持吸菸運動人士麥費登說:「美國禁菸的情況比法國還嚴格。」
但是他特別指出,曾經是自由吸菸國度的法國,新年以來所採行禁令即類似美國目前最煩瑣的規定。
他說:「法國禁止在酒吧與餐廳吸菸後,還將擴大禁菸範圍,包括公園、海灘和汽車內都禁止吸菸。」
在美國,抽根菸就可能丟掉工作,即使是用你自己的時間。羅德里格斯就碰到這種倒楣事,他正與史考特草坪維護公司打官司,說公司侵犯他的隱私及民權。
本月初公佈的民調顯示,大部分的受訪者認為開除羅德里格斯不公平,僅百分之七的美國人認為雇主應該可以開除抽菸的員工。
人權特赦:中國以注射死刑轉移視線
BBC 20080104 |
||
國際人權特赦譴責中國在奧運年以注射死刑代替槍決的行為是轉移視線,並非真正的取締死刑。 國際人權特赦亞太地區主任凱薩琳﹒巴柏說中國擴大使用注射死刑是漠視國際取締死刑的情況,也不能解決死刑所帶來的問題。 巴柏認為,改變死刑的執行方法並不能解決處決無罪的人、不公平判決和仲裁爭議等問題。 巴柏認為中國此舉是違返了奧運尊重人文的精神。此前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日報》周四(3日)引述姜興長說,中國將擴大注射死刑的使用,以代替槍決。 姜興長表示,最終所有中級人民法院都會使用,但沒有透露何時會執行。 中國是世界上執行死刑數量最多的國家。 人權團體估計,每年中國處死的人數超過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總和。國際人權特赦說,根據媒體的報導,共有1010人在2006年被處決,比全球死刑總數目多60%,組織說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的死刑核準權,自2007年1月1日起收歸最高人民法院。 《中國日報》又引述中國最高法院院長肖揚表示,中國不能在不考慮現實及社會治安狀況的情況下完全廢除或控制死刑的使用。 中國對數十種犯罪都會執行死刑,包括一些非暴力的犯罪,比如腐敗、逃稅等。 |
新規生效在即 中國視頻網站憂倒閉
BBC 20080104 |
||
中國頒布新的互聯網管理規定,嚴管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商的股份組成。這引起了中國內視頻分享網站的一片恐慌。 中國信息產業部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上月底聯合頒布《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自本月31日生效。 在新《管理規定》下,提供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企業必須是國有企業,也就是受到政府的直接操控。 但是,目前中國國內多數視頻分享網站,包括功能跟YouTube類似的土豆網和優酷網等主要站點,都是私人經營。 新規定也禁止發佈含有暴力、色情和賭博成分影片,或披露國家機密、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或對道德、社會和政治構成危害的內容。 在《管理規定》生效後,中國國內互聯網網站要提供視頻內容,必須先向廣電部門申請“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 “風聲鶴唳” 由於廣電總局方面還沒有發佈具體的執行細則,中國互聯網近日不斷流傳網絡視頻網站“在1月31日集體死亡”的恐慌性言論。 上海《新聞晚報》引述土豆網負責人說,由於目前無法確定《管理規定》究竟是僅針對1月31日以後成立的企業,還是同時涉及現有視頻網站,他們並未因應新規定而作出調整。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則引述廣電總局有關人員說,當局將在日內就《管理規定》的細則進行解釋,但是還沒有定下具體公布時間。 此外,YouTube等外資網站會否受到影響還是未知之數。 美聯社星期五(1月4日)以電郵向YouTube查詢,但是沒有回應。 目前YouTube能夠從中國大陸登入。該公司也同時向香港和台灣提供繁體中文網站。 以法國巴黎為基地的無國界記者組織曾經批評中國是“互聯網公敵”。 中國當局屏蔽或查封了數以千計國內外互聯網站,並逮捕了不少在互聯網上發佈不利政府信息的人。 近日,中國公安當局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逮捕了愛滋病維權活躍人士胡佳。胡佳此前曾在互聯網發表了不少批評中國當局的文章。 |
![]() |
歐洲國家二○○八年元旦起實施多項禁令,但部分歐洲人對新禁令頗不以為然,甚至拒絕配合。法國里昂一家咖啡館老闆擺明不甩禁菸令,甚至在店內牆壁上掛起滿是菸屁股的菸灰缸圖片以示抗議。(法新社) |
![]() |
歐洲國家二○○八年元旦起實施多項禁令,圖為德國科隆市的車主車上必須貼有這種粒子排放貼紙,才能開車進城。(法新社) |
自由20080104
〔編譯張沛元/法新社柏林三日電〕歐洲多國二○○八年元旦起實施包括禁菸、禁空污車入城,以及禁垃圾食物打電視廣告等多項新規定,但部分歐洲民眾對這些基於公衛理由推行的新年新政並不領情,甚至反譏這是保母國家干預人民的生活方式。
德國、法國與葡萄牙一月一日起加入許多歐洲鄰邦,正式實施酒吧、餐廳與咖啡館禁菸的新政策;包括首都柏林在內的許多德國大城禁止排放骯髒廢氣的車輛進入市中心,義大利北部大城米蘭則對空污最嚴重的車輛收費。在英國,為了遏止人民肥胖,任何含大量脂肪、鹽分與糖分、消費對象鎖定十六歲以下兒童的食物與飲料,禁止打電視廣告。
民眾揚言不甩禁令 譏政府管太多
儘管許多人認為,有助於改善公衛的新禁令合情合理,卻也有些人大為光火,認為政府干預歐式生活方式。德國柏林一家酒吧老闆阿里便揚言「不會讓任何人禁止我在自己的店裡吞雲吐霧」,東柏林另一家酒吧的經理西西克也坦承不會甩禁菸令,「我們又不是小孩,需要被告知哪些事不能做」。
立場保守的德國世界日報援引歷史指出,十九世紀的柏林革命份子所主張的各種公民自由中,包括愛在哪裡抽菸都可以的這項權利,「在公共場合抽菸的自由,是少數延續至今的一八四八革命的成就。而今這也沒了。西方世界或民主當然不會因禁菸令而崩垮,但民眾福祉或健康真的能因此有所增長嗎?」
德國的公共場所禁菸令採逐邦落實,且允許另闢獨立的吸菸區。葡萄牙也採類似規定,但特地更新或增建吸菸區的法國酒吧與餐廳不多,以致全法一千三百多萬癮君子從元旦起得邊吸菸邊吹冷風。法國社會學家居狄指控當局「拿公衛成本作為高壓控制私人生活的藉口」;醫生班納塔則直斥禁菸令是邁向「極權社會」的第一步,甚至諷刺說當局接下來搞不好會以降低血壓、血糖與膽固醇為由,限制餐廳的菜單內容。
德國大城漢諾威與科隆元旦起禁止廢氣排放不合格的轎車與卡車入城,該國其他二十個城市也將在今年跟進;義大利米蘭的車主還得取得「環保通行證」才能免費入城。
2008/01/02 17:14
(中央社雪梨二日法新電)「雪梨晨驅報」今天報導,由於超過五分之一移民未能通過公民身分考試,澳洲將重新檢討這項以國家歷史與價值為主要內容的具爭議性考試。
澳洲前總理霍華德去年推行這項考試,考試內容主要根據當地文化,向可能成為澳洲公民的移民提出二十個複選題,並評估他們對英文的精通程度。
根據報導,這項考試十月開始舉辦,然而,在已參加考試的一萬零六百三十六人中,有兩千三百一十一人未達六十分的過關標準。
澳洲移民部長艾萬斯告訴這家報紙,由於考試結果不理想,政府將會檢討這項考試,並可能做些重大修正。這項考試內容包含澳洲歷史、政治和運動。
他也說,這項考試應該增加公民對自我責任的體認,當然也包括對澳洲人民生活方式的了解。
移民在澳洲住了四年後,就能參加這項考試。若考試沒有過關,只要他們願意,可以不斷重考。但是這項考試也因內容太過著重文化與體育方面的知識而遭到批評。960102
拒關閉 英國文化協會挑戰俄國禁令
BBC 20080103 |
||
英國與俄國的外交戰毫無熄火跡象。 儘管俄國政府嚴令要求英國駐俄羅斯各地的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關門,英國大使館方面則表示,在葉卡特琳娜堡和聖彼得堡的英國文化協會將不會關閉。 英國大使館發言人告訴BBC說,在俄羅斯各地的英國文化協會辦事處繼續開門在法律上有"堅實基礎"。 2007年末,俄羅斯政府通知英國大使館,所有在莫斯科之外的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屬"非法運營單位",應在1月1日起關門。 英國使館表示,在俄國各地的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計劃在俄羅斯聖誕節、新年假期過後於1月14日重新照常開門。 英國使館發言人說:"所有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均依照俄羅斯法律開辦與運營,要求關門毫無理由。" 英國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均設有英國文化協會辦事處,主要從事推廣語言、文化宣傳與交流的活動。 "火上澆油" 俄羅斯外交部年前要求英國文化協會停止在除莫斯科之外任何地方的業務。 俄外交部發言人稱,如果英國文化協會繼續在莫斯科之外繼續業務,將等於對已經惡化的兩國關係"火上澆油"。 英國方面堅持認為,在俄羅斯各地的英國文化協會辦事處是依據"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以及英俄兩國1994年簽署的一項雙邊文化協議而開辦的,因此完全應該受到法律保護。 歐盟也已正式要求俄羅斯政府重新考慮要求關閉英國文化協會辦事處的決定。 英俄兩國自從雙重間諜利特維年科在倫敦被人投毒殺死之後迅速惡化。 俄羅斯拒絕接受英國要求引渡主要嫌疑犯的要求,並指責英國情報機關幕後操縱在俄羅斯招收間諜引發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