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  扁8年拿了哪些第一
硬拗=教育?
聯合 20080519

民進黨政府有三寶「上杜下謝又連莊」,教育部就占了二寶,部長杜正勝和主祕莊國榮的「功績卓著」、「功高震主」,震垮了綠色執政,讓民進黨政府「哭著回去找媽媽」。

陳水扁執政八年,有些人已不知道行政院長換到誰,但幾乎無人不知道教育部長是誰。杜正勝的「威名遠播」,連遠在瑞典的地鐵報紙,在報導台灣520即將政黨輪替時,都下了一個調侃標題「打瞌睡部長下台了」。

陳水扁任內共任命三個教育部長,其中杜正勝因為政治正確,讓他穩坐教育部長位子四年,屢創「罄竹難書」的台灣「教育奇蹟」。

阿扁執政時期的「教育專業」,到了「顛倒眾生」的地步。教育部線上辭典把「買春」、「打炮」解釋成「買酒」、「放鞭炮」。「三隻小豬」、「楚門的世界」也變為成語,讓年輕學子如法炮製,創造網路新成語。遇到硬拗的人就說「你這個人真的很『杜正勝』!」堪稱成語教育奇蹟。

但也因杜正勝批評成語會讓人「思想懶惰」,並且大刪教科書文言文比率,才讓學者和民間團體群起「搶救國文」,這算是杜正勝的功勞。

杜正勝也引領政務官的「硬拗文化奇蹟」。被媒體拍到疑似打瞌睡,他辯說「我只是把眼睛閉起來」;杜在國會殿堂挖鼻屎、揉鼻屎、彈鼻屎,新聞局長謝志偉還硬拗說,那是「嗤之以鼻」的意思。

「政治正確」凌駕「教育專業」,且為了選舉推出12年國教的政策支票,但政策一周四變,包括學區劃分、明星高中、基測比重調降等有爭議的方案提出後,造成民意反彈及師生無所適從,杜正勝最後宣布「之前講的都不算!」,一年後才會定案。百年大計竟然一周四變,堪稱教育政策奇蹟。

也因為教育為政治服務,所以杜正勝任內如火如荼、不遺餘力推動「去蔣」、「去中國化」、「正名運動」。包括修訂高中歷史課本,將「本國史」改為「中國史」,摘除孫中山先生的「國父」尊稱,清朝人民「移民」台灣,也改成「殖民」台灣。接著大動作「微調」九年一貫課綱,把「國語」改成「華語」,「中文」改成「漢字」;為了加強母語教學,要求小學生能用台灣閩南語寫e-mail、國中生要學會用閩南語寫部落格。

中正紀念堂的正名運動,更是教育部引以為豪的政績,主任秘書莊國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單挑馬英九、郝龍斌,讓陳水扁總統都要向他「致敬」,杜正勝也盛讚他是全國公務員的楷模。

沒想到,「正名運動」震倒的不只是「大中至正」牌匾,也變成壓垮民進黨政府的最後一根草。

 

【2008-05-19/聯合晚報/A6-A7版/告別陳水扁特別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stapler 的頭像
    bluestapler

    Bluestapler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