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人自學 學業不輸在校生
|
2010/02/08 |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台灣的中學教育過分升學導向、課程一元化,越來越多家長仿效國外,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來自全國各地的在家自學家庭及團體,昨天舉行自學博覽會,有高中生不惜鬧家庭革命,堅持在家自學;也有家庭讓三個孩子全在家自學,學業成績不輸人。
「2010台灣自學博覽會」昨天在台北市伯大尼美國學校舉行,台北市長郝龍斌由教育局長康宗虎陪同參觀,他表示,教育趨向多元化,他尊重家長選擇權,市府也願意協助各項資源,除今年初已解決高中自學生的學籍問題,也會讓更多校長及老師了解在家自學教育。 昨天共30個家庭及團體參加博覽會,並邀請波蘭、英國、美國和俄羅斯自學家庭展現學習成果。 「保障教育權聯盟」召集人陳怡光說,會選擇在家自學的最大因素,主要是家長不滿教育品質、同儕品德,憂心學校成為染缸,也不滿台灣長期考試領導教學的走向,選擇讓孩子適性發展。 自稱是「高五」的曾維瑩,念完高一那年暑假,由於不喜歡學校考試取向的教學,向父母提出,要在家自學,擔任國小老師的母親一開始很反對,父親也不贊成,她便鬧起家庭革命,後來母親軟化,看過女兒擬訂的學習計畫後,尊重女兒的意見。 曾維瑩說,她以高中課程大綱為學習方向,針對每個主題廣泛蒐集資料閱讀,不像到校上課的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寫測驗卷上。她學科比較大的問題在數學,因課本編寫太簡略,她須上網或向親友求助,但仍對數學充滿興趣。 現在高一的蘇宇瑜自國中起在家自學,雖不必每天準時到校,仍自訂課表,且每周有三天出外上課,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繪圖、電腦、設計、英日文。 他表示,不到校上課,是因不讓學校進度干擾未來就讀設計系的夢想。 三個孩子都在家自學的張美惠,認為在家自學可依孩子的天賦發展,她說老大從小五開始,就半天到校,另半天在圖書館閱讀,學業成績並不遜於在校學習的同學,且更獨立自主,善用時間。和先生取得共識後,讓現在小三及小一的兒子也在家自學。 |
瞎咪!自學生20歲才能考大學
|
2010/01/13 |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請郝市長給在家自學高中生一個身分」、「請郝市長打造全國第一座12年適性學習城市」。聽取在家自學團體的心聲後,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承諾六個月內為在家自學生解決高中學籍問題,並比照公立學校收費;並將爭取自學生和一般高中生一樣,18歲就可以考大學。 台北市在家自學團體上午和郝龍斌座談,在家自學高中生韓榮美陳情說,她沒有學籍,因為寄學籍而無法享受學校資源,卻要付私校的高額學雜費,還要滿20歲才有資格參加高中同等學力考試,才能報考學測和指考,「請郝市長給我一個高中生身分」。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表示,台北市於民國86年率先開放國中小學生申請在家自學,可是在家自學的高中生卻比一般高中晚兩年才能考大學,他籲請 郝龍斌能讓台北市領先全國,走出一條「12年在家自學」的路,讓在家自學的7200名台北高中職學生,也有同樣的機會升大學。 目前在家自學生18歲要升大學,只能取得高中同等學力後,才能參加升學考試,由於學測1月舉行,同等學力考試3月舉辦,造成在家自學生只能參加7月指考,來不及參加學測,感覺被歧視。 陳怡光指出,在家自學生因為無法在國內升學,只好去國外升學,不乏成功申請進入長春藤等名校在內的美國大學就讀。 郝龍斌承諾,「學籍問題一定會解決」。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說明,將採雙軌方式處理,今年在家自學的國三畢業生,先參加基測取得高中學籍,再提出在家自學申 請;另一方面,明年度考慮安排一所高中以專班方式申請在家自學,目前已有一所私立高中願意辦理,雖是設籍私校,但比照公立學校收費。 針對沒有學籍的自學生須滿20歲才能報考高中同等學力測驗,郝龍斌表示,決策權雖然不在台北市,但他會尋求立委合作,向教育部爭取將報考同等學力年齡,從20歲降為18歲。 |
曾陽晴 為女兒選擇自學的路
|
|||
2009/10/25 | |||
【聯合晚報╱謝蕙蓮】 當其他同年齡小孩,每天一早睡眼惺忪的起床上學,知名作家曾陽晴的女兒「果果」,不必每天趕著7點起床、7點半到校、8點上課。今年10歲的果果,應該是小學五年級學生,但她的父母做了不同選擇,讓她在家自學。 參加教會媽媽的共學團體
「教育很重要,但我對台灣的教育非常沒信心。」談到讓女兒在家自學的過程,曾陽晴說,從女兒念幼稚園時,他就開始思考女兒的教育問題。 和一般父母一樣,周圍的朋友開始提供很多意見,就在他茫然無助的時候,正巧有一位教會的媽媽問他有沒有興趣參加在家自學。和這位媽媽聊過後,他覺得在家自學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決定試一試。 在教會媽媽的建議下,曾陽晴讓果果參加教會媽媽們組成的共學團體,20幾個國中小學年紀的小朋友混齡上課。教課的老師大多數是家長,少數科目像數理科,也會外聘老師,曾陽晴後來也成為共學團體的國文老師。 教會共學的科目每學期都不一樣,上學期果果上的是生物課,這學期上台灣社會歷史,有時也會安排繪畫、閱讀策略、作文等副科。曾陽晴說,這群教會媽媽當中,有人曾當過學校老師,對如何教育孩子駕輕就熟,他一點都不擔心。 果果小五前只上過三天半學校課
曾陽晴說,果果升小五以前,只在學校念過三天半的書。第一次是小二時,曾陽晴帶她到寄籍的小學上課,那天只上了半天課。 他印象很清楚,女兒小二第一次到學校上學時,那天只上了體健課,雖名為「體健」,卻沒有讓小孩子到戶外運動,只教小朋友怎麼正確刷牙,還要小朋友上台示範刷牙。上完那堂室內體健課後,果果小二就再也沒有進過學校教室。 果果第二次到小學上課是小三,那一次她上完三個全天,也很快認識了五、六個朋友。但兩次回家的路上,曾陽晴問女兒:「要不要去上學? 」女兒都肯定地回答:「不要。」小小年紀的果果還告訴曾陽晴,「學校很無聊」,她一節課坐了整整45分鐘,卻只聽到一些不重要的小事情。 果果今年升小五,因為數學課愈來愈困難,已經不能完全靠在家自學。9月新學年度一開始,夫妻兩人決定讓女兒每周到寄籍的國小上課兩天。結果開學還不到一個月,他們就決定減少一天,每周只讓女兒到學校上課一天,其他時間都在家自學,或是到教會共學。 教育目標曾訂過:加強家事能力
曾陽晴和太太為女兒安排的教育目標,也和學校很不一樣。例如果果小學四年級時,他和太太為女兒訂下的教育目標,是「加強語文和家事能力」。 那一年的期末評鑑,果果親自寫了十道菜的食譜,而且每一道菜她都會做。之所以選擇小學不教的家事課當作自學重點,是因曾陽晴認為「做家事太重要了!」他說,學會做家事表示有能力照顧自己、管理自己,是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對曾陽晴來說,建立小孩的人格和興趣比較重要,他反而不怎麼在意孩子是不是跟得上學校的課程進度。他自己在大學任教,很看不慣現在的學校教育,只是不斷從小到大,教孩子如何應付考試。 曾陽晴說,他對女兒的期望很簡單,希望她有好的品格,不要掠奪別人;更希望她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個願意說抱歉且心中有愛的人。他希望女兒很清楚知道自己喜 歡什麼、優勢能力是什麼,並在未來找到自己的路,快樂地過日子。他還把女兒自學的心路歷程寫成文章,收錄在「愛孩子的一百個方法」一書中。 不要小孩變成「會考試的笨蛋」 曾陽晴認為,這些看來簡單的期望,卻是學校學不到的。他不希望女兒虛耗時間,在鑽牛角尖的考試題目上,天天和別人比分數,最後變成「一個很會考試的笨蛋」。 夫妻兩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曾陽晴也非常重視孩子的信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曾陽晴說,他希望女兒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和信仰發生關係,能天天向上帝禱告。對他來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獨立,培養健全人格的過程。」 因為在家自學,果果和父親相處的時間比一般小孩多很多,曾陽晴和太太取得默契,兩人平常教育小孩時,只要有一個人正在扮黑臉,另外一個人就不會發言干涉。他很堅持這項原則,認為這樣才不會影響教育的有效性。 不到學校上學的小學生,日常學習會不會單調貧乏?曾陽晴很得意地說,他們安排女兒參加很多戶外活動,女兒除了學習游泳、空手道,也學過騎馬、參加各種自然營…,在家自學的內容非常多樣豐富。 不看電視 多用來閱讀、運動、畫畫
果果也很享受這樣的在家自學方式,甚至告訴父母親:「希望可以一直自學下去…」。曾陽晴笑說:「我們都知道,這是她懶散的結果,她其實是想要睡到自然醒。」 為了讓女兒在家自學時,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看電視,曾陽晴家裡沒有電視。他希望女兒不看電視的時間,可以用來閱讀、運動、學烹飪、畫畫。回首看女兒在家自學的幾年,他很慶幸:「我女兒在家自學過得滿快樂的!」 |
在家自學 全台1300人
|
2009/07/05 |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愈來愈多家長選擇拿回孩子的受教權,把孩子留在家裡自行教育。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陳怡光表示,97學年度全台約有1300多名國中小學齡孩子在家自行教育,家長作出這項決定,主要是認為學校教育無法滿足孩子發展需要。 教育部主任祕書潘文忠表示,在家自行教育已經辦理多年,教育部尊重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選擇權。但他強調,國中小階段學生在家自行教育,必須通過縣市政府的審議,確認家長能夠提供孩子自學的條件。 陳怡光表示,在家自行教育的孩子,學籍仍要登記在附近的國中小學。各縣市政府也訂有在家自學規定,有的甚至要求每周、每月或是每學期返校考試。 陳怡光說,在家自學目前只開放國中小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到了升高中階段,還是要參加升學考試,才能進入國內的高中職、五專就學。有部分在家自學的學生家長,最後會送孩子出國念書。 潘文忠強調,在家自學的孩子,仍會由國中小定期評核學習狀況,確保家長都按照提出的計畫教育孩子,不會成為另類在家「失學」。教育部尊重家長的教育選擇權,但只要家長願意,孩子隨時可以回到學校接受教育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