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生來台》國立大學擬招碩博士 私校招大學生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高教司昨天表示,如果立法院本會期能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專科學校法等三法修正案,明年二月就可招收大陸碩博士生,九月可招收大學生。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李天任表示,三大校院協會認為,初期開放陸生,國立大學擬以碩博士學生為主,私立大學可招收大學生,技職體系招收技職學生,教育部對此也有共識。

 

李天任說,有關如何招收陸生一事,三大協會考慮組一個招生聯合會,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李嗣涔說,研究生部分可比照收外國學生,採申請制;李天任表示,陸生申請入大學,則可採大陸高考成績。

 

高教司說,碩博士班招生由各校自主,作業較單純,立院本會期通過相關法案,最快明年二月碩博即可開始招生;大學部招生擬採聯招,如同意陸生以大陸高考成績申請,作業較複雜,最快要九月才可能招大學生。

 

陸生來台相關法案目前還卡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已安排兩次會議審查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部分條文修正,在綠營立委強力杯葛下,無法進入實質審查。

 

如果拖到下個會期才通過修法,可能要等到明年才可能同步招收大學部及碩博士生。

 

【2009/05/14 聯合報】


劉揆:後段大學應轉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接受媒體專訪表示,協助大學轉型是高等教育退場機制的方式之一,像「吊車尾」的大學不一定要鎖定十八歲的學生,招收老人進大學,轉型成終身學習的社區大學就是很好的出路。

劉兆玄說,高等教育的退場機制跟開牛肉麵店不同,不能說經營不好就關門,必須有完善配套措施,更要顧及學生權益。

他說,過去大學轉型,「造成每換一個牌子就少了一個很好的工專、多了一個不怎麼樣的大學」,結果是得不償失。



3大校長團體 力挺陸生開放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陸生來台及採認大陸學歷,引發爭議。國內三大校長團體今天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希望相關法案能盡速順利通過。校長團體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及大陸學歷採認是「三贏」政策,對國家利益、高等教育發展、青年學子學習都有助益,公開肯定政府的政策立場。

立法院原先預計5月4日審議攸關陸生來台及大陸學歷採認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修正案,但遇到在野黨強烈抵抗,議事停擺。對此,國內三大校長團體,今天下午大動作舉行記者會,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界回歸理性,使相關法案能盡速順利通過。

聲明稿由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李嗣涔、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李天任、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陳振貴連署。校長團體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採認大 學學歷是「三贏」政策,能增加文教交流、有助兩岸和平,展現台灣在兩岸教育發展的主導性,有助「國家社會利益」;陸生來台能促進大學招生來源、學術、教學 多元化,利於「高等教育發展」;也可激勵國內學生學習動機,讓陸生體認台灣民主價值,展現柔性國力,幫助「青年學子學習」。校長團體更公開肯定政府所持的 開放立場,及相關配套措施。

校長團體表示,大陸高等教育品質提升,世界各國對大陸學術發展多持肯定立場,也都採認大陸高等學校學歷,日本、韓國、歐美國家積極招收陸生。

針對外界質疑聲浪,校長團體一一回應,強調教育部對陸生來台名額採「總量管制」不至於造成社會衝擊。至於是否會導致台灣大學招生情形更惡化,校長團體也表 示,國內高等教育發展相對成熟,師資、設備不遜於大陸,反會對陸生發揮「磁吸效應」;而學校以「外加名額」招生陸生,不會影響國內生升學機會。

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國內各校校長普遍有共識,認為應「先啟動」試行教育部目前規劃的政策,再視成效進行調整。李天任認為,陸生就是「境外學生」,各界應更具有國際觀,無需另眼看待。據他觀察,目前國內學生曾赴陸交流者,對陸生也沒有排斥的情形。


陸生來台》最慢明年9月全面招生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開放陸生來台,私立大學及技專校院望穿秋水,希望盡早上路,教育部高教司表示,開放陸生來台時程,要看立法院本會期能否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專科學校法等三法,若本會期通過,明年2月就可招收碩博士班學生;若拖到下會期才通過,要等明年9月才可開始全面招生。

教育部表示,碩博士班招生由各校自主進行,作業較單純,若立院本會期通過相關法案,最快明年2月碩博士開始招生,但大學部招生目前採聯招,如同意陸生以大陸高考成績申請,作業較複雜,需最快明年9月招生大學部陸生。

陸生來台相關法案目前還卡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已安排兩次會議審查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部分條文修正,但都在綠營立委強力杯葛下,無法進入實質審查,若拖到下個會期才通過修法,則要等到明年大學部及碩博士同步招收陸生。

教育部規畫陸生來台採「三限六不」政策,行政院長劉兆玄宣稱,「三限六不」雖然保守一點,但他覺得開始時先謹慎一點,等一段時間,大家接受了,到時再擴大,否則只會欲速則不達。

大陸學歷不溯既往 台生好悶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政府推動採認大陸學歷,但教育部傾向「不溯及既往」。不少赴陸求學拿到學位的民眾直言「很悶」,認為政策不公平,將赴陸求學者「妖魔化」。有人赴陸10 年,北京大學博士學位即將入手,只等政策開放,卻遇上「不溯及既往」,只好返台從事與所學無關的工作。部分台生則選擇在大陸就業,甚至當上大學的副院長; 也有在大陸念中醫的學生,轉往國外執業。

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陳正騰,即將拿到北京大學博士文憑,苦等開放採認大陸學歷,卻又遇上「不溯及既往」政策,返台擔任教職無望。現在邊寫論文邊工作,從事的職業和所學無關。

陳正騰表示,不少赴陸求學者,拿到北京、復旦等名校文憑,卻無法回台任教,只好離鄉背井留在當地發展,多人成為當地大學的副教授、副院長,台灣形同流失人才。也有不少赴陸學習中醫的民眾,無法回台工作,轉往國外開業。

另一位台生趙世聰則是北京大學法律系碩士,返台後無法參加司法考試,現在補修法律學分班,希望能參加考試,但他直言「浪費時間」。

陳正騰表示,赴陸求學者只希望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強調「不溯及既往」政策歧視擁有大陸學歷者,因為如緬甸、印尼等國學歷不用考同等學力考試,就予以採 認;而政府開放陸生來台,等同承認「陸生的大陸學歷」,卻不承認「台生的大陸學歷」,歧視台灣人。趙世聰則表示,政策妖魔化赴陸求學者,有欠公平。


採認大陸學歷》採雙證制 溯往與否 兩案並陳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鄭瑞城昨天重申,教育部傾向採認大陸學歷「不溯及既往」,但會將「溯及既往」和「不溯及既往」兩案並陳,交由將成立的「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採認審議會」討論。

他強調對大陸學歷會嚴格把關,函授、遠距教學、自學考試等多種非正式方式取得的學位都不採認;且大學以上學歷採「雙證制」,需同時具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碩士以上要檢具學位論文,才予以採認。

鄭瑞城表示,教育部考慮法律的有效性及實際運作,傾向不溯及既往。他說,民國86年吳京當教育部長時曾公布採認大陸學歷的73校,且要溯及既往,但被監察院糾正,教育部對此看法「應予尊重」。若全部追溯既往,早年大陸學歷管理不嚴謹,要加以考量。

但鄭瑞城強調,為維護個人權利,即使不溯既往,也要有補救措施,如舉辦同等學力考試等。

目前陸生來台法源如大學法、專科學校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都尚待立法院審查,法案通過後,教育部會公布陸生來台就學及停留辦法草案,及修正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草案。

鄭瑞城說,教育部將組成大陸高教學歷採認審議會,分成學歷查證、學力甄試推動、高等學校名冊認可審議等3個小組,共23至29人,包括教育部、陸委會、國安局及大學代表,及各領域專家學者。

大陸學歷是否溯及既往,他表示將交由審議會討論,教育部優先建議不溯及既往,但會尊重委員會決議。

鄭瑞城也說,學歷造假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教育部會嚴格把關大陸學歷,但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沒有造假情形。


大陸學歷 傾向不溯既往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大陸學歷採認不溯既往?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澄清說「還沒定案」,教育部將以「溯及既往」和「不溯及既往」兩案並陳,交由即將成立的「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採認審議委員會」討論,目前教育部較傾向「不溯及既往」,但會有補救措施。

鄭瑞城表示,教育部考慮法律的有效性及實際運作,「目前傾向不溯及既往」。他進一步說明,民國80幾年監察院對大陸學歷的看法「應予尊重」,若全部追溯既往,早年大陸學歷管理不嚴謹,對過去行為承認是否妥當,要加以考量。

但他指出,考量個人權利,即使不溯既往,也要有彌補措施,例如辦理學歷認證,讓政策更周嚴,但鄭瑞城強調,「無法百分之百的周延」,各方面有諸多批評,他都可以理解。

鄭瑞城表示,等到開放大陸學歷採認相關法案通過後,教育部將組成「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採認審議委員會」,底下分三個小組,包括學歷查證小組、學力甄試推動小 組、高等學校名冊認可審議小組,委員會人數約23人至29人,成員包括教育部代表、陸委會代表、國安局代表、各領域專家學者代表及大學協會代表。

大陸學歷是否溯及既往,鄭瑞城表示將交由委員會討論,教育部會優先建議採用甲案 (不溯及既往),但會尊重委員會的決議。

被問及監院過去糾正教育部大陸學歷採認辦法,是因戒急用忍政策,如今兩岸交流擴大,是否還要傾向不溯既往?鄭瑞城強調,會尊重民意,匯集輿情,並尊重審議委員會的決議。



大陸學歷山寨版?教長:嚴把關但無法百分百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鄭瑞城(右)上午在教育部說明承認大陸學歷相關議題。 記者徐世經/攝影

「大陸學歷會不會有山寨版?」開放採認大陸學歷,不少民眾擔憂大陸學歷造假。教育部今天強調會嚴格把關,函授、遠距教學、分校、自學考試取得的學位均不予採認。研究所以上學歷也會採「雙證制」,須同時具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論文,才會予以採認。

教育部長鄭瑞城表示,學歷造假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教育部會嚴格把關大陸學歷,但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沒有造假情形。

教育部計畫將開放採認大陸學歷,引來綠營立委質疑,認為大陸學歷造假問題嚴重。鄭瑞城今天表示,不僅大陸學歷有造假問題,全世界各地的學歷都曾發生造假,但不能因為少數造假個案,就不承認。目前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限制太多對陸生不公平。

鄭瑞城表示,為把關大陸學歷,教育部擬訂「不予採認」範圍,包含:非正式入學管道入學、函授、遠距教學、兼讀、自學考試取得學位、分校、獨立學院學歷、文 革期間取得學歷、醫事人員學位等。研究所以上學歷則採「雙證制」,需具有學校發的畢業證書、大陸官方授與的學位證書及論文,才會採認。

鄭瑞城也表示,大陸教育採市場導向,部分學校「借校名」給其他機構開設課程,教育部也會嚴格把關。


大陸學歷 不溯既往 不准在職生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鄭瑞城昨天在立法院指出,未來採認大陸學歷,傾向不溯及既往,辦法公布實施後入學者才採認;且嚴格限定必須「非兼讀方式取得」,即不採認在職進修取得的學位。

 

教育部從嚴採認大陸學歷,成千上萬已拿到大陸學歷的「台生」權益將受損。但教育部強調有補救措施,辦法公布前已就讀符合採認規定的大陸大學或已畢業者,教育部擬辦同等學力考試補救。

 

鄭瑞城還明確表示,未來凡是「廣義的醫學學歷」,不論讀哪校都不採認。高教司長何卓飛補充說明,未來醫事領域只要涉及證照考試和就業,包括中西醫、牙醫、護理、藥師、醫檢師等,一律不採認;且大陸碩、博士學歷採認,要檢具學位論文。

 

教育部說,大陸國家統計局統計,一九八五到二○○七年到大陸就讀大學以上,且具正式學籍的台生有一萬四千九百零七人,約三分之一學醫,但大陸醫學學制複雜,初期不採認醫事學歷。

 

目前許多在職人士,假日跨海到大陸念書,何卓飛強調,未來「在職進修、非全職」取得的大陸學歷,一律不採認。他表示,目前採認國外學歷規定,博士累計在外修業時間要十六個月、碩士八個月、學士卅二個月以上,對大陸標準一樣。

 

教育部研議,初期可能採認的大陸學歷,將以「九八五工程」卅九所重點大學為主,但剔除軍校、黨校,再加上「二一一」工程中部分藝術、體育類大學,初期應會採認超過四十所。

 

鄭瑞城表示,規畫明年二月先開放大陸研究生來台,明年九月開放大陸大學生來台念書。

 

 


 

 

 

【2009/05/05 聯合報】

大陸學歷採認 被批「掩耳盜鈴」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台灣將嚴格採認大陸學歷,想成為大陸名牌大學畢業生將十分困難,圖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慶祝畢業擲帽。新華社資料照片

教育部打算從嚴認定大陸學歷。正在澳門科技大學就讀的民進黨台中市黨部主委陳大鈞主張,應承認中國重點大學學歷;前國民黨立委韓國瑜說,國際已經承認中國許多知名大學,台灣不能掩耳盜鈴。

 

韓國瑜正就讀北京大學政府管理研究博士班。他強調,從學術、兩岸、未來交流來看,兩岸互相承認學歷是必走之路,「擋得了一時,擋不了永遠」,與其再拖,不如盡早開放,但政府可以從嚴審查。

 

就讀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班二年級的陳大鈞說,他贊成大陸學歷要從嚴認定、循序漸進,但台灣不可能否認北京大學或復旦大學等中國重點大學的成就,「不要以為蒙上眼睛就可以不承認」,政府應該要承認台生的大陸學歷。

 

陳大鈞坦言,綠營人士大多就讀香港或澳門的大學,幾乎沒有人去讀大陸的大學,因為大家抱持「不要惹麻煩」的心情。

 

【2009/05/0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stapler 的頭像
    bluestapler

    Bluestapler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