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史館改變論述焦點關注台灣民主
兩套新叢書發表,改變只編中國正史刻板印象,較向新的、開放的多元價值 
 
【記者曹銘宗/台北報導】
隨新政府上台而改變自我定位的國史館,昨天發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兩套叢書,系統整理五十多年來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奮鬥過程,並以一個中國論述的議題來思考兩岸關係發展所歷經的變遷與挑戰。

去年五二0總統就職後,國史館新任館長張炎憲開始推動這兩套叢書的編輯計畫,由國史館「台灣史編撰組」、「史料叢書組」十餘位修纂人員組成編輯小組,經過半年的資料蒐集和規畫,並徵詢歷史和法律學者鄭欽仁、王泰升、許志雄、薛化元、李筱峰,以及著作權法專家、考試委員王全祿等人意見,在去年底完成第一階段共四本書,即「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的第一冊「從戒嚴到解嚴」、第二冊「組黨運動」,以及「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部分的兩冊。

張炎憲昨天在新書發表會上指出,國史館長期以來的重心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歷史,現在則將關注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

「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第一冊「從戒嚴到解嚴」蒐錄了戒嚴法與戒嚴令的頒布、實施戒嚴的相關法令、支持與反對戒嚴言論、議會對戒嚴的質詢與辯論,以及解嚴的史料。第二冊「組黨運動」則呈現戒嚴體制形成後,主張政黨政治的民主人士推動民主理念及籌組反對組職的過程。預計在本年度出版的另外三冊是「自由與人權」、「地方自治與選舉」、「國會改革與總統直選」。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部分意在陳述半世紀以來台海兩岸政府與國際間對「一個中國論述」意涵的闡述及施行歷史的演變,以及海內外各界對「非一個中國論述」的主張。本年度還將出版「論著文集」、「資料選編」、「大事記」三冊。

行政院祕書長邱義仁在新書發表會上指出,國史館出版這兩套叢書,顯示國史館在「國家記錄的自我定位」上的轉變,代表台灣的民主在一步一步的深化。

總統府祕書長游錫◆表示,「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讓人回顧台灣的民主運動,從世界最長的戒嚴演變到政黨輪替,這種珍貴的台灣經驗是華人文化圈甚至是全人類重要的資產。

立法委員林濁水說,「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呈現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普世價值,「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呈現台灣人民面臨一個中國及台灣主權之間的困住或掙脫,過去國史館予人只編「中國正史」的印象,現在已轉向新的、開放的多元價值。

台大法律系教授王泰升說,國史館過去對台灣現代歷史著墨很少,主要是官方的檔案資料難以搜尋,此次出版這兩套叢書,對台灣社會重建歷史感有很大的貢獻。

世新大學共同科教授李筱峰指出,這兩套叢書提供全世界兩個研究的案例,一個是台灣的民主過程,台灣最近被美國「自由之家」人權指數列入自由國家,台灣從威權體制發展到百分之百言論自由,這是全體台灣人民的驕傲;另一個是台灣面臨的統獨國家認同問題,一個獨立的國家要與從未統治過它的國家談論統一。


【2001-01-19/聯合報/14版/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