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校長教授千億研究費 3年主持12研究案
2010/01/15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政府每年投入上千億的研究經費,監院昨天揭開研究經費補助的黑盒子,指「日理萬機」的大學校長竟還可三年接十幾個研究案,國科會上自主委、下自處長也爭相申請,顯示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也有球員兼裁判之嫌。

這項調查案由監委周陽山、葛永光和趙榮耀共同負責。監委發現,國科會補助計畫的對象有高度集中現象。以九十五年到九十七年為例,中研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吳茂昆主持兩個研究案,補助金額就高達三億,排名居首;第二到六名得到經費也超過一億元。

以申請案件數來看,集中情況也很驚人。

排名第一的交大曾煜祺、清大楊鏡堂等教授,三年申請了十六個案子。監委質疑,學術研究案都耗時費力,一年主持一個案子就已經很累了,他們一年主持五、六個,簡直匪夷所思。

除了一般學者,校長雖然公務繁忙,但還是有台大校長李嗣涔、清大校長陳文村等人可以在三年內主持十幾個案子。監委說,學界很清楚校長們大多都是「人頭」,為了申請到案子而掛名,這種陋習實在應該改進。

政府補助的研究案,以國科會為最大宗,補助與否亦由國科會審核。監委發現,國科會從主委到處長都沒有避嫌,不斷申請研究補助,如前主委陳建仁兩年申請了六百多萬,現任主委羅仁權九十七年也申請了三百多萬。

監委說,在約詢時,國科會官員竟然表示「假如不申請,犧牲太大」,因此未來應該考慮國科會行政官員應由文官擔任,或者限制一定的申請金額、件數。

監委也質疑,國科會鉅額研究經費的主持人,往往也是審查委員或召集人,這又是另一種「球員兼裁判」,甚至是黑箱作業;長期以來,對於違反學術倫理者,國科會的懲處也太輕。


研究經費/國科會:當官不研究 真的好嗎
2010/01/15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李承宇/台北報導】

針對監委質疑研究資源過分集中、國科會自我審查,國科會副主委張文昌表示,歷年來國科會都限制各官員申請的研究金額,審查時也會遵守「迴避原則」,他認為如果要吸引優秀人才當官,勢必要讓他們持續研究。

國科會主委、副主委和各處處長都是從學界借調,張文昌指出,推動科學發展一定要持續研究,「這是常識,不然好的人怎麼會來?」如果只為了避免「球員兼裁判」就不讓官員申請研究,以後就沒人敢來做官。

張文昌解釋,他們會控制各官員申請的金額,儘量不超過每個人以前的平均值;官大並不是計畫通過審查的保證,以前就曾有正、副主委提的研究案被打回票。

遭監院點名近三年申請三億經費、高居第一的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表示,這些研究經費主要是他擔任總主持人的兩項大型研究計畫:奈米國家型計畫和全球計算網格計畫,光是網格計畫的研究經費就接近兩億元。

一位熟悉科技行政的學者指出,現在國際趨勢都朝向讓學者主導國家科技政策,因為現今科技瞬息萬變,學者熟悉最新研究趨勢,能夠迅速調整科技政策方針。

「這應該是監委的主觀想法,」張文昌說以前曾就此議題向監委解釋,希望監委想想:「學者當官就不給研究,是否真的對科學發展好?」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台大校長李嗣涔昨晚透過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回應指出,即使當了校長以後,他仍然持續進行研究,不可能超量,也不可能只是掛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