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學「愁」經費 努力把錢變大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擔心受到金融海嘯波及,國內各大學都希望財源不要受影響,除了積極爭取各項研究計畫與產學合作外,對外募款努力爭取捐贈款項、增加「自籌經費」,及如何靈活運用校務基金,為大學財務發掘另一道湧泉,也是當前各大學的重要課題。

政治大學昨天舉辦「高等教育系列—國立大學校務基金管理與運用」公共政策論壇,針對「大學校務基金未來應該採取何種方向投資運用、教育部政策又該如何監督稽核?」等議題討論。

與會學者包括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國立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開南大學教務長、政大財管系教授林基煌等,專家學者一同探討。

在「國立大學校務基金的投資運用」中,林基煌指出,過去幾年,國內不少大學對於校務基金「委外操作」的議題很感興趣,對於國外知名大學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都有相當成功的投資獲利個案,國內的大學固然對此方式十分嚮往,但基於風險性與部分政策面的規定限制,真正起而效法的學校仍是少數。

他指出,目前全球面臨金融海嘯的衝擊,以往令人稱羨的國外大學校務基金的投資策略,現在卻導致學校資產縮水虧損連連,雖然大部分是帳面上價值的損失,卻也讓國內各大學開始重新思考校務基金的運作與投資方式是否能有其他的途徑,教育部是否能對政策鬆綁,讓校務基金的投資標的與管道有其他不同選擇。

侯崇文說,教育部多年來推動各大學自籌經費,試行校務基金制度,無非希望學校籌措更多財源,減少政府財政上的壓力。現行的五項自籌款部分,有關國有財產法28、56條應修法,讓它「合乎時宜」,讓各大學在不景氣中,仍可籌措財源,讓錢變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stapler 的頭像
    bluestapler

    Bluestapler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