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評鑑太嚴苛 「教授應覺悟」
2010/10/24
【聯合報╱記者王維玲/台北報導】

台灣社會研究學會昨天邀請學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大學評鑑、升等制度。左起為交大電子物理系李威儀、世新社發所夏曉鵑、台大地理系徐進鈺、南華政策研究所許雅斐。 記者王維玲/攝影
「這是慢火煮青蛙的過程,火已經點上了!」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昨天表示,大學教授在面對日漸嚴苛的學術評鑑制度及升等辦法時,必須要有所覺悟,「不能只是一盤散沙」,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台灣社會研究學會昨天舉行論壇,從政大教授郭立民不續聘事件出發,邀請學者及學生討論大學教育的功能,也談及現行學術評鑑制度、升等辦法、追求卓越計畫對教授造成的負擔。

李威儀說,目前許多學校要求教授要教學、服務、研究三樣皆強,「這跟我們在要求學生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反問「為什麼不可以三選二?」李威儀以美國許多頂尖大學為例,很多院長、系主任等高級行政主管都專心在行政上面,早就放棄研究,但是行政做得好,一樣很有貢獻。

李威儀也感嘆,不論跟歐美或是香港、日本、大陸部分頂尖大學相較,台灣教授薪資最低,要負擔的教學、行政事務也最繁重,大學教授缺乏像全國教師會這樣強而有力的教師團體,「最容易欺負」,呼籲大學教授要團結起來,爭取該得的權益。

台大學地理系環境資源系教授徐進鈺則回應,郭立民教授案沒有引起太多大學教授聲援,其實是量化評鑑已經內化在老師心中,「如果有人沒通過,就是個loser」, 使許多因為評鑑未通過而被解聘的老師不敢抱怨評鑑機制,也很少人因為教學、服務不通過而被解聘,長久下來形成「獨尊研究」的風氣。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劉雅芳觀察到在校園裡,「助理教授走路最快、副教授次之,最慢的是教授」,反映了許多助理教授升等的焦慮。徐進鈺也說,他曾鼓勵學生出國深造,學生卻反問:「讀書幹嘛?跟你一樣嗎?」不願意投入毫無生活品質的學術工作。

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副教授許雅斐認為,目前大學教學評鑑做得像是「顧客滿意度調查」,學術教育工具化的結果是讓「知識」變得更狹窄,教育部對於高等教育政策表面上開放,「其實是用一套更精密的方式來監控大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