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 展現時代風貌

高中「公民與社會」新教材首次納入學測,沒了過去三民主義的八股教條,我看到了嶄新的時代風貌。

許多社會大眾仍停留在三民主義的記憶裡,其實「公民與社會」是由社會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四大學門所組成,希望培養高中生具備現代公民基本的通識能力。報紙媒體是我們認識社會的一扇大門,常聽到拒絕媒體腥羶色,個人認為,若能真正落實媒體識讀教育,一個有良好公民素養的人是可以清晰明辨是非的。

這次學測公民考題基本與應用題型兼具,其中特別掌握了時事脈動,例如去年剛出爐的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對於禁止非視障者從事按摩業,認為違反了憲法平等權、工作權及比例原則的規定;政治部分,圖表要學生分辨我國立委過去的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與現行單一選區制對政黨制度的影響,這裡有「棄保效應」的觀念配合;馬政府的「三都十五縣」也出現在考題,請學生根據所學判斷地方制度法修改的程序。因應全球暖化,各國在京都議定書後提倡的「碳交易」,也在題組當中,並且有經濟學「市場失靈」概念的應用。

學測引導教學,從這次命題趨勢來看,往後教師在授課時更應結合時事,靈活教學,期使學生「學以致用」,這才真正是帶得走的能力!

【2009/01/2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