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眼光
 
 
【辜振豐(作家】
十五世紀一登場,正式宣告大航海時代的來臨,這也讓台灣開始跟歐洲連接起來。歷史的進程往往是包含欲望、幻想、曲解、誇張、想像、虛構、權力。當時,香料無疑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從歐洲中世紀以來,香料就是十分珍貴的商品,當時的貴族往往把香料視為寶物,留給後代當遺產。為了珍貴的香料,開啟了東西文化交流。其間,也讓福爾摩沙揚名歐洲,甚至讓他們為它留下許多寶貴的紀錄。

在《製作福爾摩沙》中,作者鄭維中用了九章來敘述歐洲人對於福爾摩沙的看法,其中提到很多精彩的名作。本書內容並非嚴謹的學術論文,而是九則精彩而生動的故事,讀來趣味盎然。故事總是包含虛構、主觀臆測、真實、道聽塗說。例如,第一章寫到林斯豪頓的《東印度水路誌》,他雖然沒有到過台灣,但透過很多資料和多種管道而成書。

在承平時代,讀者對於這些書,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而學者也從中得到研究的樂趣。然而,在大時代的時空中,閱讀這些書,卻可以發揮力量,獲取商業的利益,像這本《東印度水路誌》是當時航海家最重要的參考書。作者透過此書讓我們看到時空的差異性。

這些早期的著作可以讓他們攻城掠地,甚至發展殖民主義。書中寫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搜集有關台灣的資料,多年後變成珍貴的情報。在商業時代,荷蘭人已經體認到「資訊就是財富」。不過,印刷術日漸發達,加上歐洲出版人的介入,有關福爾摩沙的情報也慢慢公開。作者在書中敘述當時荷蘭的布勞家族出版地圖集,接著,《荷蘭信使》、《歐洲大事記》也開始亮相。

顯然,作者以當代文化觀點,來闡述這一段有趣的發展。面對那些出版地圖的作坊,作者指出:「要知道哪些得親自監督、校訂,哪些只需外包;哪些人可信賴,可保商業機密,哪些人只能暫時雇用,不能依賴,又需要管理的長才。」

書中的描述也涉及到歸類的問題。這些著作每每面對不同的待遇,例如司馬爾卡頓的書被視為小說,而跟隨荷蘭部隊來台的赫伯特因本身望族背景,其《東印度旅行短記》則被瑞士議會視為嚴肅的作品。此外,1704年,薩爾曼納查寫了一本叫《福爾摩沙島歷史與地理的描述》,雖然後來被證明是一派胡言,但在當時的倫敦卻是炙手可熱的暢銷書。其實,將這本書當作虛構小說來閱讀,也很有趣,倒也不必在乎它的真偽。

如果說福爾摩沙是一部集體創作的長篇小說,我們讀者不知不覺化身為其中的一位作者,而在閱讀《製作福爾摩沙》的過程中,得知外國讀者和專家學者的看法。顯然,這是作者鄭維中的貢獻。


【2006-10-22/聯合報/E5版/閱讀新樂園/第745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