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盜採變強盜 鄒族頭目喊冤
學者建議調查原住民習慣 設置專業法庭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原住民族習慣法和國家司法衝突,該怎麼辦?針對日前鄒族頭目因維護傳統領域資源被捕一事,行政院原民會副主委浦忠成、立委高金素梅與多位法學界代表昨天召開座談會。會中建議設立原住民專業法庭,並應展開大規模的原住民習慣調查,以供日後研議如何讓原住民的習慣成為國家法之一。

今年二月,阿里山鄒族達邦社群傳統領袖汪傳發、汪建光父子,因懷疑一名陳姓漢人盜採鄒族傳統領域內之野生蜂蜜,予以沒收。陳姓漢人隨後報警,當地警察局以強盜罪嫌將汪姓頭目父子逮捕。鄒族認為汪姓頭目維護傳統資源,應受尊重,已組成處理小組發起連署聲明,呼籲最高政府當局恢復汪姓頭目清白,並向鄒族人道歉。

浦忠成認為,「誰是強盜」涉及不同文化之間的認知差異,而台灣缺乏尊重多元文化的養成教育,導致立法者、執法者都無法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原住民有同理心。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表示,紐、澳、加等國也屬多元文化區,然而當地白人政府卻能與原住民族維持和諧的關係,他建議政府派遣專員前往「取經」,參考當地的司法制度,重新設計一套符合多元文化需求的法律。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安瑞則以美國原住民保留區為例子,指出當地法官受過專業訓練、了解部落習俗,審議時會在法理外兼顧人情,必要時網開一面,避免不少種族衝突。

台大法律系教授王泰升則建議政府參考家事法庭、少年法庭的作法,設立原住民專業法庭,專門處理犯罪者是原住民,或犯罪地在原住民保留區的案件。此法庭的法官須由了解原住民習俗的人擔任。此外,王泰升也建議原民會編列預算,雇請懂原住民語的通譯,在原住民上法庭時提供協助。

最後,與會人士也建議政府應立即展開大規模的原住民習慣調查,以備日後重新設計顧及原住民特殊需求的司法制度。


【2003-04-21/聯合報/B6版/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