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評鑑委員 將推認證制度
台大校長李嗣涔肯定高教評鑑中心將推動評鑑委員認證制度。(記者謝文華攝

自由 20080106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教育部九十五年起委託高教評鑑中心辦理大學系所評鑑,已有被評「未通過」的三十八系所,遭教育部勒令招生減半,不少大學質疑評鑑不公、評鑑委員專業不足,已有四件申訴有理,可能更改評鑑結果;高教評鑑中心強調,評鑑歷經三關、十分嚴謹,且申訴管道暢通;今年並將試辦「評鑑委員認證制度」,建立專業評鑑委員人才庫。

「邊打球邊改規則」

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昨天在台灣高等教育大學評比學術研討會作上述宣告,與會校長譁然。有私校校長跳腳說:「一邊打球、一邊改規則,像什麼話?」台大校長李嗣涔則肯定認證制度,認為此舉能讓評鑑更具公信力。他呼籲未來評鑑認證成員應多徵詢大學意見、由公正客觀人士組成。

玄奘大學校長夏誠華不滿:「前年九月大學才被告知要被評鑑,還被教育部拿來作退場依據,大學根本措手不及;且前三波先找新校開刀,有些系連畢業生都沒有,怎麼評?先被評鑑的先犧牲,愈後面受評學校愈有利,少子化問題解決後,是不是有學校連評都不必評了?」

校長因評鑑壓力生病

夏誠華並透露,很多教授因為評鑑壓力大,必須去看精神及情緒方面的門診。他個人去年二月一日接任校長,一想到評鑑未過,所有老師的工作都保不住,壓力非常大,三月就發生十二指腸潰瘍。

劉維琪解釋,國內已有各式大學評鑑,但三十多年來從沒辦過認證,國外也多半如此,但不代表目前約八百名評鑑委員不夠專業。每一系所評鑑歷經四至六名評鑑委員訪視、七名學門認可審議小組、四十七名跨領域認可委員會進行整體評估,委員全由大學資深教授、學界代表組成。

九十五年系所評鑑起跑,已進行三波,有三十六校、八百七十系所受評,至今已公布兩波結果。劉維琪說,評鑑委員名單會先給各校看過,若受評學校質疑評鑑結果不公,可申訴重評;各校對訪視紀錄有意見,也有申覆機會。

評鑑中心董事會去年底通過「評鑑委員認證試辦實施方案」,將為評鑑委員開辦認證培訓課程,預定每年辦理二至三期,每期一天六小時,內容包括評鑑政策與概念、認可評鑑模式、評鑑資料蒐集與分析、報告撰寫與倫理四大主題。

劉維琪說,凡是曾完成四所學校或四次訪評工作,且作成的訪視紀錄都沒有爭議者才符合資格,再接受一天六小時證照課程,即可獲得授證。


大學評鑑指標 學者倡「量身訂製」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教育部現正辦理大學系所評鑑,但昨天有法律、傳播、管理學院院長皆指出,各院有其特殊性,並不適合「齊頭式指標」!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鍾蔚文更提出創見,認為評鑑指標應依時、依院的屬性「量身訂製」,尤其傳播界任務不同,若能以SCI—「社會貢獻指標」(social contribution index)取代SSCI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將更臻理想!

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昨天在「大學評比與特色發展」學術討論會上,聽完各界意見後表示,若多數大學希望走向「專業學院評鑑」,將提董事會研議。

肯定專業學院評鑑

台大校長李嗣涔肯定未來走向「專業學院評鑑」,他說,美國已有大學廢系,改以「研究中心」相稱,台大近期也將在校務會議提案討論藥學系、牙醫系、獸醫系等系可提升為「學院」,更自主獨立、也有助爭取資源。

但他憂心,日前高教評鑑中心公布「未通過」系所的理由之一是聘用了非專業人才任教,例如物理系聘化學系教授,不知未來「專業學院評鑑」標準為何?李嗣涔說,系所逐漸走向跨領域,像台大電機系按照課程規劃,特別聘了藥學系教授,難道也會因此影響評鑑分數?

另與會者也提供建言,台大法學院院長蔡明誠就說,評鑑要求法學院教授須有實務經驗,但事實上他們若「兼差」就觸犯規定;中山大學副校長周逸衡也指,未來可考慮評鑑商學院師資時,一併了解是否有擔任企業董事、經理人、顧問經驗的比例;也可要求行政人員達一定比例取得相關證照。


 

先評鑑再認證 「且戰且走」難服眾

記者謝文華/特稿

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高教評鑑中心基金會辦理大學系所評鑑,動員八百名資深教授、學者進行專業評鑑,固然因應各界要求教育部應負起把關大學品質的責任,但系所評鑑上路已一年半,「評鑑不公」流言仍高漲,可能是評鑑過程不夠透明,或是未與大學作好溝通、宣導不力。

否則,評鑑中心一片美意,在國內大學評鑑推動三十年來,首次將於今年試辦的「評鑑委員認證制度」,怎會招致許多大學斥為荒謬,甚至引來「豈有邊打球、邊改規定」、「先宣判死刑,才培訓法官」等諸多人心惶惶的憤慨說法?

多所受評的新設學校質疑,系所評鑑「故意拿六、七歲的小孩開刀」,也哀怨說出「先被評先死、太倒楣」的論調。但評鑑中心澄清全是誤解,指過去曾有其他單位做過大學校務評鑑,這次教育部先針對體質較不好的系所進行評鑑,是希望及早導正。先評鑑新設學校,也是「因為他們剛起步,應該受到更大關注」!但顯然這套評鑑機制,尚未能獲得社會充分信賴。

大學數量暴增、少子化成趨勢,大學焦急招不到學生、學校關門,數千、上萬名教師學生何去何從的心情可以理解,當大學存亡關頭,遇上教育部回應廣設大學呼聲、卻無法嚴格把關設校所進行亡羊補牢動作,勢必會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

高教評鑑中心推動評鑑委員認證制度值得期待,令許多人遺憾的是,為何認證制度不能在系所評鑑上路之前完備?為何政府政策總看似「且戰且走」?教育部以評鑑結果做為大學退場依據,恐怕要面對的是,被評鑑不佳的大學系所不服結果,衍生出後續訴訟、甚至要求國賠的更大對抗。


高教評鑑委員 擬採認證制

中國時報 2008.01.06 
林志成/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每次公布評鑑結果,都引起許多大學強烈反彈,常有人質疑評鑑委員是否「夠格」。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昨天表示,正研擬建立評鑑委員認證制度,通過認證學者,將成為該中心優先聘任對象。

     高教評鑑中心指出,今年起試辦評鑑委員認證制度,凡全程參與認證培訓課程,並完成四所學校或四次訪評工作,表現良好的評鑑委員,即可獲得授證。高教評鑑中心每年動員數百位學者進行評鑑工作。

     政治大學與元智大學昨天在台北共同舉辦「大學評比與特色發展論壇」,各大學校長、行政主管及教授數十人參與。劉維琪在論壇上透露高教評鑑中心將建立評鑑委員認證制度。

     玄奘大學校長夏誠華表示,之前中央研究院歷史所某研究員到該校來評鑑歷史系時,問為何這個系兩年換三個系主任?還問為何沒有續聘某位講座教授?他認為,這位研究員問的問題跟評鑑指標似乎沒有太大相關,評鑑委員應該更專業一點。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表示,要做評鑑委員認證這件事「非常難」,誰要被認證?她認為,一些引發爭議評鑑委員,高教評鑑中心可以不將他們納入人才資料庫中,減少聘任;但如果直接要進行評鑑委員認證,恐怕沒那麼容易做到。

     元智大學副校長江行全表示,高教評鑑中心要認證評鑑委員,「太危險」。如果認證出來後,有些人沒通過,但這些人之前已參與評鑑過許多學校,那些評鑑結果是否算數,可能會引來爭議。

     一位不願具名國立大學校長指出,現行評鑑委員多半是服務性質,未來一旦要通過認證才能參與評鑑,可能會一大堆人乾脆不做了。

     政大校長吳思華則有不一樣看法。他說,對評鑑委員認證可以做,但要充分溝通讓所有大學瞭解後,「慢慢做」,才會做好。如果短時間內要完成評鑑委員認證,可能會製造出新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