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檔案庫揭密 延長9年國教前 曾掀文白爭議
中國時報  2007.02.26 
韓國棟/台北報導

    塵封四十年的教育部檔案資料揭密,白話、文言及成語爭議,早在實施九年國教前夕即掀起熱烈討論。文字學家、師大教授趙友培當時表示,要提高學生國語文程度,應讓學生先把白話文寫通順;台大中文系教授毛子水更進一步指出,新編的教科書要避免太古的典故、成語或字彙。

    上述論點,和四十年後教育部長杜正勝的想法不謀而合,教育部甚為重視這項檔案資料。

    延長九年國教前夕,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廿八日「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文化組,舉辦「延長國民教育第二次座談會」,這項檔案資料最近被整理出來。檔案記載,當時的教育部長閻振興和台灣師大校長劉真、師大教授趙友培、台大中文系教授毛子水等學者座談內容。

    毛子水表示,他和趙友培都認為,新編的教科書要避免太古的典故、成語或字彙,以及太俗、太偏的文字。他說,「初中(國中)用的國文標準課本,範文大半是選前人的文言文;近代人所作的白話文選得極少,這對初中學生是不適宜的。」

    他認為,高中課本可以選適當份量的文言文;初中課本最好完全選白話文,最多只能選一、兩成淺近的文言文,這樣受過國民教育的國民才有較好的國文程度。

    趙友培主張,國語和國文兩科目應合併為「本國語文」。他指出,從語文發展史看,文言是文化的積累,也是歷史的蛻變,每一時代的人使用屬於那個時代的語言時,都是白話。現在的文言,不過是過去的白話;現在的白話可能又是將來的文言。所以,白話和文言不是敵對的關係,白話不是否定文言,不是割斷傳統的文言而另起爐灶,而是繼承文言,在繼承的過程中不斷創新。

    趙友培認為,白話比起文言來,更便於表達現代中國人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我們要提高學生國語文程度,是要他們先把國語說得合於標準,先把白話文寫得通順;也就是要使受過九年國教的學生,能夠運用國語文充份表達自己的情意;不是只能說而不寫,或是在未能使用白話充份表達自己的情意之前,先要他們學寫文言來傳播古人的情意,或是翻譯自己的情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tap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